发布时间:2024-11-22 19:42:51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杭州4月28日电(记者 王逸飞)4月,距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官宣整整三年。这次调整不仅翻开了该市多区的历史新章,从目前看,其也让杭州的“多中心”城市格局加速成型。
作为杭州市、浙江省“经济第一区”的余杭,正是上述变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其于三年前“裂变而生”,并在逐渐坐牢经济第一强区之位的同时,迈入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下称“新中心”)新阶段。继武林湖滨地区和钱江新城之后,近年,余杭通过解锁经济活力、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等命题,让杭州城市“第三极”开始从规划向实景演变。
“第一区”之争占据主动
近日,余杭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26亿元,继续稳居浙江各区(县、市)第一。而9.3%的增速,明显高出已公布成绩的诸多浙江经济强区。
前述行政区划调整后,浙江“经济第一区”之争一度激烈。但从最新趋势看,余杭的“强势”正让这一悬念持续变小。
在2018-2021年,原余杭区(今余杭区+临平区)一直是浙江县域经济龙头。行政区划调整首年,余杭GDP守住全省第一,但领先宁波鄞州不足2亿元,杭州上城、宁波北仑和慈溪等与余杭的距离缩小至百亿元上下。次年鄞州反超登顶,而余杭从去年起重新领跑,并持续扩大与追赶者的距离。
对于余杭的“密码”,浙江省社科院院长查志强认为,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找准赋能实体经济新赛道是其关键。
在浙江,余杭亦是“数字经济第一区”。依靠产业前瞻性布局,其在过去十余年持续做大经济体量。近年,为打造与“新中心”定位相匹配的产业体系,当地创新引领思路更为明确,深化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未来网络、空天信息等重点赛道布局。在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关键点的当下,其产业活力进一步释放。
两个动作可从侧面看到成效。3月,杭州在余杭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谋求打造新质生产力“新爆点”。余杭是该市人工智能企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仅其人工智能小镇便集聚千家相关企业。4月,中国首个区级数据要素生态指数《余杭区数据要素生态指数报告(2023年度)》发布。在被普遍看好的数商赛道上,余杭有十余万家数商企业,数据全产业链优势明显。
瞄准创新解锁经济活力,离不开发展环境的塑造。以人才引育为例,余杭一季度出台新政,推出“用人单位薪酬补贴”,即对用人单位引育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每人的奖励;对不符合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但属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性人才,授予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认定权限……如是般力度,在浙江并不多见。
余杭城区夜景。谭琴 供图从“非主城”到“新中心”的距离
依靠产业带动、经济支撑,余杭的城市界面快速成型,近年也堪称杭州城市面貌变化最快的区域之一。然而作为非传统意义上的“杭州主城区”,以公共服务为代表的社会事业差距,必须正视。
“城市核心功能与经济实力、群众期盼不相匹配”“公共产品供给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需求”……每年,余杭都将社会事业“补短板”列为重点,这带来了不断发力,也带来了诸多改变。
数日前,《余杭区商业商圈提升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从规划体系层面提升商业商圈建设。余杭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打造1个城市级中心商圈、1个城市副中心商圈、5条各具特色魅力带和X个点线结合的商业设施总体目标,该区将在2026年构建起城市重要新中心商业商圈雏形。
“新中心”不是产业城、通勤地,而是烟火气、宜居地。
在普通人关注的教育、医疗配套方面,余杭近年实施美好教育工程,过去三年建成投用学校项目65个,新增学位5.15万个;通过“名高校托管”“名校领办”“名校长领衔”引入一批名校。为实现“舒心就医”,其去年引入浙大妇院、浙大儿院等省级头部医疗资源;“15分钟健康服务圈”进一步完善。
此外,为保障好“一老一小”群体,当地去年新增社区嵌入式百岁幸福家12家、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28家、托位3058个。
社会事业建设需要“以时间换空间”。在余杭,更多民生福祉成果将在未来不断显现,如今年其将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1万平方米以上;包含“一场两馆”的余杭区国际体育中心将于2027年初投用;当地布局的城市服务综合体区块建设正加快推进,设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
当地官方表示,将以“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为重点,统筹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形成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格局。同时也将形成多元投入机制,集中财力优先保障民生事业发展,丰富公共产品供给,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良渚古城遗址。谭琴 供图良渚文化大走廊汇聚期待
文化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坐拥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良渚古城遗址的余杭,正用一条大走廊赋能“新中心”加速建设。
2022年底,余杭提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以良渚文化为龙头,将当地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串珠成链,包括重点区、核心区、关联区三部分。
去年是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元年,关于其建设成果,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一是完成了一项国字号任务——首届良渚论坛成功召开;二是创造了一个亚运经典——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这里点燃,良渚元素闪耀赛场内外;三是绘就了一张大手笔蓝图——《良渚文化大走廊发展战略与行动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最后是谋划了一批大好高项目,如引进中国国家话剧院数字剧场等。
除上述直接成果外,记者在良渚文化大走廊区域内走访时,当地各方人士也纷纷谈及了大走廊建设带来的变化,包括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加速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文化产业集聚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自提出至今不到一年半时间,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已经实现战略层面的“三级跳”——继被写入去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将持续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
当下,伴随着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的推进,以及《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出台,这条大走廊的建设已进入“2.0”版阶段。
余杭官方称,将加快树立“五千年中国看良渚”新标识,努力把良渚文化大走廊打造成为高标准文化之廊、高颜值生态之廊、高质量发展之廊、高品质共富之廊、高水平合作之廊。
在28日公布的2023年度浙江全省综合考核结果和杭州市综合考评结果中,余杭成为该省首批先进区(县、市),连续7年蝉联杭州市榜首,这是其当下发展质量的呈现。而南有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有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双核驱动”形成后,余杭也有望带来更多惊喜。(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