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20:21:51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成都4月4日电 题:清明送别马识途:遗风余思 薪火相传
中新社 记者 王鹏
“其实我的文学创作首次被认可,就是获得‘马识途文学奖’,很感谢马老。”4日上午,在成都市殡仪馆,前来送别马识途的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李乐乐,言语间满是悲痛。她说,作为年轻一辈的文学创作者,会继承马老的遗风余思。
著名作家马识途3月28日在成都去世,享年109周岁。与巴金、沙汀等人并称“蜀中五老”的马识途,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夜谭十记》,因其中的《盗官记》被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而广为人知。步入百岁后,马识途相继完成《夜谭续记》《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等作品。
4月4日上午,马识途亲属送别马老。 中新社 记者 张浪 摄马识途去世后,遵其生前意愿,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活动。因此,其家人仅在家中设置灵堂,供亲友故交悼念。4日上午,在成都市殡仪馆,马识途遗体火化前,人们自发前来作最后的送别。
正值清明,雨后的成都略显清冷,殡仪馆周围满目苍翠。悼念厅门口的小牌子上,仅有“马识途同志人生告别”几个小字。肃穆的悼念厅里,马老的遗体居于正中。墙上的遗像,他一袭红衣,笑容慈祥。
“揭黑暗痛心疾首写夜谭十记,寻光明披肝沥胆谱清江壮歌。”前来送别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向 中新社 记者道出他构思的挽联。在他看来,马老有非常多的事功,就是他的革命实践,“寿命这么长,经历丰富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经历呈现出来,这需要非常丰富的学养、激情。”
马识途的一生,从生命后半段才开始写作,百岁高龄后仍笔耕不辍,创作热情对后辈多有激励。阿来回忆,多年前他面对马老的鼓励,曾自言“我都50多岁了,有点写不动了”。怎料马老笑言,“我50多岁(时)刚开始写,你怎么就说有点写不动了。”
马识途还特别关心文学后辈的成长。2014年,他将百岁书法展作品拍卖所获资金全部捐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马识途文学奖”,以资助热爱文学、追逐梦想、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当天,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30余位师生特意前来送别。读书时曾获“马识途文学奖”一等奖的李乐乐说,马老留给人们“对人生的热忱和写文章者的勇气与赤诚”,是最能直接打动人心的地方。
“今天大家怀着既沉痛又感恩的心情向马老告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原院长曹顺庆回忆,当年就设立文学奖一事,他曾专程去马老家中面谈,听说马老准备捐字拍卖后,因知他并不富裕,曾劝马老“留着钱自己用”,但马老说,“要让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传承下去,就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马识途文学奖”的奖金均来自马老的书法拍卖,迄今累计已达386万元人民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透露,原计划今年六七月份还有一次拍卖活动在北京举行,马老曾想亲自去参加最后这次义捐。
“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马识途文学奖’会长期鼓舞川大学子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承马老的遗志,以更好的文学作品来回报社会,来回报这个时代。”李怡说,自己作为文学研究者,也将深入研讨马老的文学创作,提炼和总结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精神。(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