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看广东|岸线蝶变 奏响绿与蓝的生态交响乐

发布时间:2024-11-15 05:58:59 来源: sp20241115

  央视网消息(记者 徐静 魏鑫) 在张若虚看来,海有“月共潮生”的宏伟气势;在白居易眼中,海有让绿岛成桑田的“白浪茫茫”;在苏轼笔下,海有“天容海色”的澄清明净……长长的海岸线,连接起多姿多彩的海岛、柔软的海滩、茂密的植被和古港码头,让人神往。

  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日前举行。采访团队在14个沿海城市寻滩听浪,观蓝赏绿,感受当地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记者采访了解到,广东各地在聆听“蓝色引擎”隆隆作响的同时,也以生态保护为抓手,通过生态养殖、生态治理等路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用实际行动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大工程”齐头并进 海岸线蝶变景观线

  浪得千里目,水连万里天。漫步在茂名市电白区的“中国第一滩”景区,吹拂的海风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是全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12公里的沙滩宽阔平缓,外侧则是连续不断宽达800-1000米的沿海防护林带,画家关山月的名作《绿色长城》便取材于此。

  坐拥4000多公里海岸线的广东,持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海洋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三年来投入超3.5亿元,支持沿海7个地市开展12个美丽海湾建设,让海岸线是分界线,更是生态线、景观线。

  数据显示,2023年春夏两季,广东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平均为91.5%;珠江口邻近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平均为76%,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

  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不断传承创新的海洋文化、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都是广东构建蕴藏“诗与远方”海岸线的底气,也是打造“网红”打卡地的优势。这里先后打造出汕头南澳青澳湾、阳江海陵岛、珠海外伶仃岛等十大“最美海湾”。金色的沙滩、比天更蓝的海,诉说着绿美广东的勃勃生机。

  广东近年来部署推进一批海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提出重点实施海岸线整治修复、魅力沙滩打造、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以及美丽海湾建设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五大工程”,推动实现海洋空间生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新格局。

  魅力海滩“点沙成金” 海洋生态解锁经济新动能

  旅游业是“幸福产业”“富民产业”“全能产业”。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滨海旅游潜力巨大。

  在汕尾陆丰市的金厢银滩,碧海蓝天、干净的沙滩和偶尔飞过的白鸽,让人心旷神怡。陆丰市金厢镇党委书记余文集介绍,依托美丽的沙滩海景,金厢镇瞄准“海洋经济”“旅游经济”两大核心经济增长点,探索“企业+村集体+村民”文旅发展模式,将闲置房屋出租给企业,以农村小茶馆、咖啡屋等“潮文化”聚集地为抓手,全力打造滨海旅游名镇。

  效果已经初显。今年中秋国庆期间,金厢镇接待游客35万人次,占陆丰市近一半。在金黄色的沙滩上,餐饮消费区初具规模,一栋栋海景民宿面朝大海有序坐落,节假日期间,即使最便宜的民宿房间也需提前预订。“在点亮居民、游客多样化文化生活和消费需求的同时,充分释放金厢经济活力,展现金厢文旅产业新魅力。”余文集说。

  丰富海洋旅游业态,推动海洋旅游由观光向度假休闲转变,这是金厢镇也是广东众多沿海地区选择的发展路径。因海而兴,向海发展蓝色经济,“海洋+休闲渔业”“海洋+美食”“海洋+民宿”等“海洋+”业态不断提质升级并融合创新,成为广东海洋旅游的重要引擎。

  汕头市南澳岛附近的海面上,五彩斑斓的生态浮球不时随风飘动,远看像彩虹洒落大海。这些浮球方阵其实是南澳养殖牡蛎专用设施。近年来,南澳县持续提升生态养殖效能,全面推进白色泡沫浮球更换成环保生态浮球工作。“这几年经济效益不错,不仅把养殖做起来了,还带动村里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养蚝户程成孝说。

  生态海堤复写诗意 “红树林”模式构筑绿色长廊

  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是广东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五大工程”的重要任务。

  记者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以海岸线为轴心,向海陆分别拓展一定区域,通过海岸侵蚀防护、沙滩修复养护、近岸构筑物清理、海岸清淤疏浚整治、海岸植被修复与种植、海岸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技术措施使受损海岸线恢复自然形态、生态功能和安全防护功能。红树林因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能够防风削浪、防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成为多个沿海城市修复自然岸线、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选择。

  红树林被誉为“海上森林”“海岸卫士”,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与科学研究价值。广东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沿海14个地级以上市39个县(区、市)。目前,全省有红树林1.06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9.3%。

  行走在湛江市麻章区的红树林木栈道,绵延的翠绿映入眼帘,与不时掠过水面的鹭鸟一起,画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麻章区海岸长79.5公里,其中浅海滩涂10万亩,有着适宜红树林生长的绝佳环境。据统计,麻章区现有红树林面积2115.19公顷,是我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红树林”模式为湛江的海洋生态修复发挥巨大作用。

  麻章区湖光镇党委书记黄志超介绍,今年,湛江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获得中央资金支持,接下来将用好这部分资金,把红树林的面积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做好红树林种植。

  当前,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强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全力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记者从红树林基金会了解到,从2017年至2022年,该基金会累计在深圳湾治理18公顷海桑属植物,提高区域整体生物多样性。高大的海桑属植物治理及鸟类栖息地营建后,吸引了大量候鸟来此栖息。深圳河口区域鸟种从92种上升到167种,单次调查最大记录数量由871只上升到3740只。

  进一步建立健全红树林保护修复机制,科学、整体、系统开展保护修复,广东正在将红树林打造成为该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可以预见的是,广东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还将不断涌现更多美丽风景,不断奏响绿与蓝的生态乐章。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