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09:57:51 来源: sp20241215
“忽然间我们才惊异地抓住车窗,望着那一角正殿的侧影,爱不忍释。”第一次在一本书中读到这句话时,怦然心动,“那样魁伟的殿顶,雄大的斗栱,深远的出檐,到汽车过了对面山坡时,尚巍巍在望,非常醒目。”
婀娜侧影,是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那是193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受朋友费正清夫妇邀请,前往山西汾阳消夏,途中与晋祠不期而遇。
一次遇见,念念不忘。于是在汾阳停留月余之后,二人在“心力俱疲,还带着种种行李什物,诸多不便”的状况下,还是毅然决定专程去一趟晋祠,“因那一角殿宇常在心目中,无论如何不肯失之交臂”。
结果当然没让二人失望。走进晋祠后他们发现,“晋祠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
读到文章那一年,我十七岁,刚刚从乡村来到省城太原。彼时对太原的认识,只是火车站很漂亮,迎泽大街很宽阔,西山煤炭滚滚,太钢钢花飞扬。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文字,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太原。他们与晋祠的初遇之美,吸引着我走进晋祠,去目睹集宏大、神秘、威严、典雅、华丽、幽静于一身的晋祠。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为纪念西周时期晋国始祖唐叔虞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关于晋祠最早的记载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历史上,多个朝代都曾对晋祠进行过扩建、修缮和重修。
晋祠内国宝荟萃,最著名的是“三宝”“三绝”“三匾”。“三宝”为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三绝”为周柏、难老泉、宋代彩塑像;“三匾”为“水镜台”匾、“对越”匾、“难老”匾。在梁思成、林徽因眼里,圣母殿“尚属初见”;唐槐周柏“枝干奇伟,虬曲横卧,煞是可观”;鱼沼飞梁“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唯一的孤例”……
建筑艺术层面之外,晋祠的后面还藏着故事。一座气势恢宏的园林,竟源自两个孩童的嬉戏。《吕氏春秋》记载:周成王即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姬诵,幼年继位的他与弟弟姬虞关系亲密。一天两人嬉戏时,他从地上拾起一片桐树叶并剪成“玉圭”状,笑着对弟弟说:“我把唐地封给你。”
后来,姬虞带着工匠、乐师等庞大队伍来到三晋大地,成为唐国君王。因排行第三,被称为唐叔虞。叔虞死后,儿子姬燮将唐改为晋,追封父亲为晋王,并在晋阳西南不远的悬瓮山下、晋水之畔,为父亲修建了一座祠宇,便是今天的晋祠。而晋阳,即今天的太原。
记得初次来到饱经沧桑的晋祠时,我感慨万千。当年叔虞来到晋地,兴农田、修水利、重农业、亲民生,开启了这片土地的繁盛。两千多年时间里,一代又一代晋地人民接力对晋祠进行修建、重建、扩建,让建筑挺立,让艺术绽放,让历史流传。
晋祠,成为我了解太原的一本大字典。
多年后,我接手了一本呈现山西历史文化的刊物。第一年,就因一篇文章涉及到《晋祠之铭并序》碑刻,走进晋祠。
对于《晋祠之铭并序》碑刻,梁思成、林徽因当年只有一句简单的记录:“唐贞观碑原石及后代另摹刻的一碑均存,且有碑亭妥为保护。”
当我们走近碑石,唐风的华彩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公元646年,正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唐太宗李世民回到阔别多年的太原,旧地重游,在晋祠触景生情,亲笔书写下这篇《晋祠之铭并序》。从文学角度看,《晋祠之铭并序》是盛行于初唐的文辞华丽、气势磅礴的骈体文。《晋祠之铭并序》碑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等价值于一体,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今天,在书法界乃至文化界,《晋祠之铭并序》碑广为人知。
今年春天,一位南方朋友慕名来太原。到达后的第一个晚上,她便先行游览了酒店附近的汾河公园,并大赞汾河水之柔之美。
我只回复了她一句:明天,带你去晋祠。
果真,站在晋祠水母楼一侧的台骀庙前,她赞叹不已。她这才知道,远古时期的太原是一片汪洋。关键时刻,治水官台骀挺身而出,通过“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永久留下“台骀治汾”的美名,并开创了一座日后叫作“太原”的城市。
离开台骀庙,走过豫让桥,这位南方朋友强烈要求再看看汾河水。
台骀治理过的汾河水,流传于历史故事里的汾河水,早已远去。从1998年至2021年,太原历经二十三年,完成了四十三公里长的城区全部汾河段治理,并建成了汾河公园。如今,汾河公园成为一座4A级景区,成为太原人的网红打卡地。
那天晚上,我领着朋友沿汾河公园自南而北,一路走向一个特别的景点——雁丘园。她说,早听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词来自一对殉情的大雁,却不知是诗人元好问在太原汾河畔的遇见。诗人有感而发写下《摸鱼儿·雁丘词》,其中的名句流传千古。元好问在太原遇到大雁,也曾数次游历晋祠。今日雁丘园,正是依托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所进行的创意设计。
古老的晋祠历经沧桑走到今天,“那一角殿宇”依然在太原人的心目中。晋祠,让与它相遇的人念念不忘,让与它朝夕相处的太原人成了痴情儿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1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