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原放牧记

发布时间:2024-11-21 21:56:27 来源: sp20241121

  这是一幅有趣的画作:蓝天白云下,骑着马的孩子正在雪山下放牧,画面右侧,无人机追赶着牦牛群走向远方;藏族群众盘坐在家中,吃着糌粑、看着电视。

  今年6月18日,青海西宁,在上海援建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明亮的教室里,高一(1)班学生尼东拉毛举起这幅画作,向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起家乡的今昔巨变。

  “我当时说,我的家乡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从骑马放牧,到后来骑摩托车放牧,再到现在有的人家用上了无人机放牧,我的家乡更现代化了。”忆起那一天,尼东拉毛依然激动。

  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大渡河源头的班玛县,平均海拔4000米。日前,记者前往班玛县江日堂乡,去尼东拉毛家做客。

  一大早,阳光洒满绿野,云雾挂在山间。顺着新铺的道路驱车直上山腰,透过车窗,远处的牧居炊烟袅袅。转眼间,尼东拉毛叔叔家的“夏窝子”(牧民在夏季草场的固定住所)到了。

  叔叔名叫相求,负责一大家子牦牛的集体放养。这会儿,相求正和妻子忙着照顾牦牛,“我们兄弟3人总共有50多头牦牛。夏天就在草山高处放牧,冬天转到河谷的‘冬窝子’。”

  居住时间短,“夏窝子”一般不会特别讲究。但在相求家约100平方米的“夏窝子”里,冰箱等家电齐全,藏毯铺在窗户一侧,小桌上摆放着饮料、奶糖,炉上的锅具飘出白菜煮牛肉的香气。

  “都是在县城买的。现在路好走了,去城里只要半小时,新鲜蔬菜、时髦商品都能买到。”相求说,上山的这条路今年刚修通,自己的小轿车可以直接开到“夏窝子”前,比修路前节省约3个小时,“县里还修建了活畜交易中心,我们卖牛更方便了,价格也更有保证。”

  下午两点多,一声鸣笛响——“来了!”相求站起身,欢迎他的哥哥俄特。俄特是尼东拉毛的父亲,骑着摩托巡山到这里。

  过去,俄特也是放牧为生。9年前,他放下牧鞭,将10多头牦牛交给弟弟集中管理,全职担任了生态巡护员,加上其他生产性收入,每年能赚7万多元。

  这些天,相求正在学习使用无人机。“嗡嗡”声中,牦牛被赶下了山。“真方便,以后不用再费劲骑着摩托车上山了。”

  夏日的阳光,把兄弟俩的身影拉长。高原上,牧草青,牦牛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5日 01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