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育种三十七载(追梦路上)

发布时间:2024-11-23 23:21:40 来源: sp20241123

  赵德明(右)和同事们查看田间管理情况。   兰 锋摄(人民视觉)

  雨水淅淅沥沥,秧苗长得正旺。在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大观科研基地,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赵德明和同事张杰走进田间,商量稻谷种植的事。“今年雨水不少,要特别注意做好田间管理,还要为下个月的人工授粉做好准备。”赵德明说。

  1987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到宜宾从事水稻育种研究,赵德明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7年。水稻育种常要顶着烈日到田间人工授粉。地处长江上游的宜宾每年7、8月最热,那时也是授粉的关键时节。

  每天一大早到田间,为稻穗修剪颖壳,“等到快中午,水稻花一开,就得抢抓授粉时机。”赵德明说,在气温高达39摄氏度的天气里,科研人员常常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

  “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赵德明说,每年都要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秧苗,循环往复。至少选育8代以上,历时4年左右,才能选育成功一个新品种。

  宜宾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有科研人员12人,赵德明已经59岁,是其中年纪最大的。“所里也有20多岁的小伙子,未来在他们身上。”赵德明说。

  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宜宾市农科院近年来选育经审定的水稻新品种40多个,其中经国家审定通过的12个。“宜香优2115”“宜香4245”等新品种的推广面积居全国前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0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