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蒙自过桥米线缘何入口入心

发布时间:2024-11-24 08:00:40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红河1月17日电 (黄兴鸿)“想不到菊花、玫瑰花加入过桥米线的高汤中,不仅好看,也好吃。此次到云南蒙自研习,让我大开眼界。”16日,来自香港慕光英文书院的学生张元喆品尝源自当地的过桥米线后如是说。

图为1月16日,参加研习活动的学生在蒙自感受过桥米线魅力。黄兴鸿摄

  当日,参加“内地与香港青少年哈尼族文化研习活动”的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香港慕光英文书院、广东深圳育才实验学校、四川成都双流立格实验学校的39名师生,来到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开展哈尼族文化研习活动,一起品尝蒙自过桥米线。

  闻名遐迩的云南过桥米线,较为通行的说法是起源于云南蒙自。相传清朝年间,蒙自一书生在南湖苦读,贤妻心疼,遂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提篮携碗罐送餐,至南湖过桥时晕倒。书生闻讯赶来唤醒妻子,发现汤面浮油罩,依旧灼热烫手,后放肉片速熟,食之鲜美无比,“过桥米线”由此传开。2014年,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为1月16日,参加研习活动的学生到蒙自的红河书院参观非遗馆。黄兴鸿摄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曾就读于西南联大的汪曾祺不惜卖掉字典去吃过桥米线。他称“鸡片腰片鱼片肉片都极嫩,汤极鲜,真是食品中的尤物。”

  参加此行研习活动的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学生刘宗华同样感受到了蒙自过桥米线的独特魅力。他介绍,香港也有过桥米线,但佐料的丰富度及口感均无法与蒙自的相比。关键是,这次还知道了过桥米线背后的许多故事。“中华饮食,博大精深!”

  “过桥米线太神奇了,云南文化太精彩了!”广东深圳育才实验学校的学生张洪恺称,“深圳有过桥米线,今后再和家人一起去吃的时候,我也能说出许多过桥米线的文化!”

  来自四川成都双流立格实验学校的老师周婷婷称,十年前她在四川绵阳读书,那里有一家过桥米线店,但一直不明白“过桥”两字是什么意思。此次研习,找到了答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张纯介绍,许多游客到蒙自都会吃一次过桥米线,米线亦为蒙自贡献了不少产值。2023年,蒙自米线生产单位共25家,产量约3万吨;米线经营单位1826家,经营网点111个;从业人员逾1.5万人,全产业链生产总值达9.86亿元。

图为1月16日,参加研习活动的3名学生被红河书院非遗馆里的龙头四弦琴所吸引。黄兴鸿摄

  此次活动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研习活动,属“港澳青少年民族文化研习计划”系列活动之一。该“研习计划”自2010年启动以来,在全国成功举办了19次活动,此前分别在云南丽江、大理、临沧、西双版纳开展过纳西族、白族、佤族、傣族文化研习活动。

  未来3天时间,39名师生将在红河州蒙自、元阳、建水开展哈尼族文化研习活动,体验非遗项目等,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