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协委员聚焦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助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22 23:41:40 来源: sp20241222

   中新网 成都1月24日电 (王利文)正在成都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聚焦“养老服务”“银发经济”等话题,为养老服务提质升级积极建言献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四川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16.4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1.7%,老年人口规模居全国第三。面对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加快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助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

资料图为“银发族”在四川成都东安湖公园银沙滩结伴滑行。 王利文 摄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四川社会保障兜得更牢。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成型,孤寡老人关爱行动和失能老人照护行动惠及200万困难老年人,为137.5万人次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

  “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副院长代曦指出,尽管我国老年人数字生活已有显著改善,但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主体角色丧失、自我效能感低、家庭支持缺乏和社会认同偏差等原因,很多老年人“望网却步”。当下,仍有超四成老人不会使用订票、打车等软件,因此,需进一步实施网络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人积极有效地融入数字生活。

  为切实增进老年人福祉,代曦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老年数字友好计划”,将“老年人适应数字生活”转变为“数字生活适应老年人需求”。例如,老人一次登记后,即可通过面部识别,享受交通、医疗、社区养老系统的各类服务并参与各类活动;建议推出老年实名手机定位服务替代各类老年定位设备,多措并举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红利。

  四川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列举了一串数据:目前,四川省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000余所,民办机构占比仅36%,社会力量参与程度总体较低,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仍然明显。全省约有147万失能老年人,护理型床位仅19.8万张,护理人员仅2.8万人,失能照护供给能力有较大差距。她认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随着四川省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应有之义。

  对此,陈莉萍建议,要探索一套适应四川、适应深度老龄化社会的人才培养储备机制。例如,建立养老护理等行业职称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培训力度,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水平,通过从业补贴、评比表彰、优待激励等壮大稳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完善专业人员职业晋升通道。

  在《关于实施“积极养老”策略构筑高品质老龄生活的提案》中,民盟四川省委会建议,各地老龄政策和养老工作主要聚集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等被动接受型养老模式,应把“积极养老”作为养老服务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激活老龄人口红利,鼓励“老有所为”;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保障“老有所学”;正视老龄群体需求,实现“老有所乐”。

  针对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在集体提案《关于加快提升老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务水平的建议》中建议,夯实老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的数智基础,推动智慧平台相互赋能,精准覆盖目标群体。同时,进一步完善老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务制度,将“时间银行”储蓄制度纳入立法考量,建立智慧服务分类评价监督制度。此外,要创新老年心理健康专属服务,支持设立“社区互助社”自组织的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