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2:15:04 来源: sp20241215
学习之路——“八八战略”与新思想溯源 ⑯| 权衡:长三角一体化的理论溯源与实践探索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即“八八战略”。在“八八战略”中,习近平同志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这一重要思想和观点,不仅对加快培育区域一体化合作新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形成具有重大前瞻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创性观点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将推动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列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当时是为了推动浙江发展以及浙江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但也深刻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大国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蕴含着许多原创性的贡献。
一是体现了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与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从浙江经济发展的视角,提出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这一构想已经涉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与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命题。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的板块型特征、行政区划特征等明显,不同区域既有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和长板,也有经济发展的差异、特点和短板,不同区域经济之间还受到行政区划和类属关系的深刻影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实际情况,所以需要通过区域发展的合作、协调和交流,把各自的长板拉长、优势凸显,把各自的短板补齐,甚至形成新的增长极。通过不同区域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跨行政地区、跨部门和行业实现自由流动,使得不同地区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一体化发展新优势,这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韧性和活力所在。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客观上说,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全国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从2018年至2022年间,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约为5.5%,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5.2%,占全国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4%,呈稳定发展态势;GDP过万亿的城市从6个增加到8个,占全国“万亿城市”总数的三分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强调发挥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又强调江浙皖发挥各自所长,通过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这正是中国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优势和现实逻辑。因此,“八八战略”所蕴含的区域协调发展思想,对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二是指出了区域一体化发展与对内对外开放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路径。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之一就是推动各类市场尤其是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和标准、管理、规则等方面实现对接,促进各类区域性市场形成能够公平竞争、有效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因此,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乃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就是推动市场一体化,以市场一体化带动产业、科技等一体化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区域之间相互开放,实现对内开放发展。另一方面,大国经济更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发挥国际市场、技术要素等对国内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这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所在。长三角地区在国家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正在积极发展成为我国高水平开放的高地和制度性开放的重要试验田。2018年以来,三省一市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01万亿元,年均增速为6.38%;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6%左右。2022年,长三角外贸规模创下新高,进出口额达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长三角一体化,其实质就是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现实路径就是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八八战略”所蕴含的“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思想,对于今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三是蕴含制度创新引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探索和先行先试。大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同区域之间实现协同协调发展,关键需要探索如何在不影响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打破各种有形无形的行政壁垒,实现市场、产业、科技、交通等各方面的一体化合作与协调发展,这就必然涉及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必然涉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正因如此,2003年3月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在沪苏浙三省市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的基础上,建议建立沪苏浙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以及相关的专项议事制度,定期举办“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论坛”。这也就是后来建立的长三角主要领导人座谈会制度。应该说,在这些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长三角地区近年来不断深化制度创新,形成了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长三角地区也探索和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加强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同时,注重促进市县层面机构改革,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专门机构等。因此,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早期探索的体制机制创新举措以及目前正在推进的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实践,为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为中国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索如何进行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先行先试的重要经验,也为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极三区一高地”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站在新起点上,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要在国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中,体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概括为“一极三区一高地”:“一极”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三区”即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高地”即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长三角地区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是一个十分迫切和重大的战略问题。笔者认为,全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聚焦高效率高效益发展,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源泉从根本上说依靠全要素生产率,这包括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质的有效提升,又可以保持量的合理增长。为此,需要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创新,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是加快实现长三角协同协调发展,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城乡协调、产业协调、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以区域内的结构性改革提升区域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高、发展基础好,具有显著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优势,但也存在区域性的城乡融合发展问题、产业结构协同发展问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等。因此,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产业一体化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一体化发展,以更高质量一体化赋能长三角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
三是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同体,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科技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长三角区域要从科技创新共同体、责任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与布局发展,充分发挥三省一市在创新要素方面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要发挥龙头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培育城市群对要素资源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在相互开放合作中构建创新生态,形成创新网络,培育创新动能。
四是加快实现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率先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绿色发展是长三角的优势和底色,如何加快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强化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课题。多年来,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长三角区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在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及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绿色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争当先锋。
总之,要深刻把握“八八战略”所蕴含的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及其在省域层面和地方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坚持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为引领,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加快把长三角打造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以及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潮新闻 权衡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