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馆开馆15年 科普服务体系从“种子”成“大树”

发布时间:2024-11-30 09:47:04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重庆9月9日电(记者 钟旖)2009年9月9日,重庆科技馆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亮相,结束了重庆市没有省市级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场馆的历史。

  作为重庆健全科普服务体系的有力抓手,历经15年发展,重庆科技馆逐渐从一颗稚嫩种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科普之树”,见证着山城公众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

图为重庆科技馆一角。重庆科技馆供图

  有关调查显示,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已5年保持中国西部地区第一。这其中,科普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作为全市重要的科普阵地,重庆科技馆开馆累计接待观众2700万余人次,开展主题科普活动1万余场次,常设展厅改造提档升级、展览内容日益丰富、优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科普品牌活动深入人心、流动科普设施助力乡村振兴、科普传播引领向上向善,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注意到,在汇聚发展合力中,重庆科技馆逐渐形成大科普格局,区域科普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逐步完善,以满足新时代大众对科学知识多元化、专业化的需求。

  比如开放资源,与来自全国的科普伙伴开展合作。2022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主承办权首次“花落”重庆,“百馆联动”辐射全国受众200万人次;2023年,重庆科技馆再次联合全国101座科技馆、334所中小学校、92家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科普报告、主题交流、展演汇演等活动,惠及全国受众284万人次。“联动全国”不仅让各地优秀科普资源送到公众的“家门口”,也在交流合作中促进科普创新的火花竞相迸发,推动全市科技场馆与全国先进场馆有了更深的联系。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科技创新一脉相承,科普“核”力正走向深入。重庆科技馆联手四川科技馆培育双城科普品牌“科普列车川渝行”,汇聚川渝地区50家科普基地资源,“列车”运行4年受众累计超411万人次,浏览量超3500万人次;该馆还与广安、自贡、绵阳等地的科技馆、高校加强合作,推动成立川渝科学教育融合创新联盟,让科普联动愈加紧密,民众获得的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图为重庆科技馆开展“馆校融合”活动。重庆科技馆供图

  “馆校融合”是重庆科技馆“向新而行”的有力实践。早在2015年,重庆科技馆就在全国科技馆行业内率先开展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让科技馆真正成为中小学生的校外“第二课堂”。2021年起,围绕“双进”服务“双减”,重庆科技馆又以打造“馆本课程”“雏鹰计划”“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等科普教育产品再度发力,与20余所中小学签订馆校合作共建协议,持续推动馆校融合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作为重庆科技馆体系的“龙头”,重庆科技馆还依托流动科普设施,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其打造的流动科技馆辐射受众近250万人次,科普大篷车覆盖全市38个区县,进乡镇、进社区行程超8万公里、参观人数超126万人次。“科技馆之夜”“科普嘉年华”……一系列重点示范项目,极大地增强了科普影响力和辐射力。

  搭乘科技发展的列车,重庆科技馆近年来也积极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科技馆”建设,向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科技馆”发展。采用数字集成技术实现场馆供冷供热实时调控,为观众提供更安全舒适的环境;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展示技术,对展品及布展进行数字化改造,为观众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上线智能化游客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窗口“一件事一次办”……在“数字化变革”中,重庆科技馆行稳致远。

图为孩子们在重庆科技馆内感受科学魅力。重庆科技馆供图

  从项目规划到2009年正式开馆,从“建起来”到“优起来”,从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到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从“10年强基础”到“15年求跨越”,从注重展教服务到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

  重庆科技馆负责人表示,下一个15年,该馆将继续在重庆科学普及事业中“打头阵、作先锋”,勇做科学文化的传播者、科教兴市的践行者、实干创新的引领者。(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