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2:23:17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北京1月12日电 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包含33条内容。今后一段时间,美丽中国建设迎来新的举措和目标。
意见出台背景是什么,有哪些重点任务,释放哪些信号?
资料图:天鹅在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上游弋。 巴图纳生 摄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
意见提出,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资源压力较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国情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资料图:山西曲沃迎来珍稀鸟类栖息越冬。王建先 摄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该负责人表示,意见提出到2027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重大改革举措。
在主要目标方面,锚定三个时间节点目标要求:
——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资料图:俯瞰浙江安吉竹林 张卉 摄七方面重点任务,有哪些亮点?
意见提出了七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进一步提高,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
在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意见提出,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到2035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总周转量比例达到25%左右。
——研究制定下一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
意见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替代等措施,继续推进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重点区域持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制定下一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开展新阶段油品质量标准研究,强化部门联合监管执法。
资料图:西安浐灞生态区——到2027年,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
意见提出,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及管理制度。到2027年,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
——严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环境风险
在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意见提出,开展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环境风险。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地下水国控点位Ⅰ-Ⅳ类水比例达到80%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
在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严防各种形式固体废物走私和变相进口。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加强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和研究
在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方面,意见提出,强化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作用,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与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推动核安全高质量发展。加强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和研究,提升风险预警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