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5:06:22 来源: sp20241123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文创产品《鸢都潍坊》合金纪念章。
春风轻拂绿柳新,放风筝的好时节又来了。放风筝,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人们清明踏青的一大乐趣。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生活理想与审美追求。传统风筝制作讲究“扎、糊、绘、放”四艺,不同地方的风筝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流派和风格。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的风筝尤具代表性。无论哪种流派的风筝,都是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产物,折射出手工艺人强大的创造力。在有限的空间内,风筝不仅展现了结构美、绘画美、运动美,更彰显深厚人文底蕴。比如,北京的沙燕风筝,无论造型还是图案,都承载着吉祥美好的寓意。这与国外以几何形状、拼接色块为主的风筝大不相同。民间手工艺人制作的每一个风筝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一种文化精神,这也正是传统风筝的魅力所在。
如今,传统风筝的设计理念、制作工艺、造型图案等不断演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其中,风筝骨架与面料的变化尤为直观可感。传统风筝骨架最早为木制,后慢慢转用竹制。近些年,以重量轻、不易变形的塑料、碳纤维等材料作为骨架,使风筝更加轻巧耐用。传统风筝面料也渐渐从丝绸、宣纸,演变为化纤面料。化纤面料存在颜料附着力较差等问题,智慧的手工艺人便借助特殊胶水,使彩绘图案更牢固地附着在面料上,色彩也十分鲜艳。
近年来,大众对风筝的认知渐渐发生变化——风筝不只是具有娱乐功能的玩具,更成为兼具收藏和陈列价值的艺术品,人们对风筝艺术性的要求也更高。一些手工艺人在继承传统风筝造型、构图、色彩的同时,专门学习中国画、油画、设计等知识,并将其融入风筝图案创作,使风筝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丰富多彩的时代生活,为风筝艺术创新提供不竭动力。有的风筝艺人将良渚文化元素、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等融入风筝造型,让细长的风筝线连接古今。手工艺人不断创新风筝艺术,把新的主题内容、艺术思考、情感观念融入风筝制作,让风筝随时代需求而变。
一只风筝能飞多高多远,既取决于材质、造型,更考验工匠技艺。传统手工艺人需要根据风筝的品种、尺寸等特点,设计基本结构比例,在追求精美造型的同时,保证风筝飞行的平稳性。这些年,造型各异的巨型风筝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风筝制作水平的提升。比如,为制作长度超百米的巨型风筝,创作团队往往会将骨架分为多个部分,从头部至尾端强度逐渐减弱,连接线也越来越细,使风筝放飞时呈现“塌腰翘尾”的姿态。还有一些手工艺人借助现代技术丰富巨型风筝展示效果。像收藏于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总长160多米的“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主体以中国空间站为原型缩比制作而成,后部采用传统龙头蜈蚣风筝的腰身。为再现航天员太空出舱场景,创作团队将电动机械结构应用于风筝制作,通过电机遥控实现出舱效果。越来越精巧复杂的风筝,彰显着当代手工艺人的创造智慧。
风筝,放飞的是想象力,连接的是八方宾朋,收获的是真挚友谊。从1984年至今,山东潍坊已成功举办40届国际风筝会,搭建起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近期,第四十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在即,形式多样、规模庞大的风筝赛事、放飞活动以及配套文化活动,令观众可以直观感受传统风筝的新发展。在广东阳江、湖北武汉等地,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展的风筝节,也吸引大量中外风筝爱好者参与。以风筝为媒,扩大“朋友圈”,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风筝制作技艺创新,促生新样式,如动态风筝、夜光风筝、由国外引进的可操纵运动风筝等。
传承传统风筝文化,既要广泛收集、研究、展示经典风筝作品,也要创作适应现代社会的风筝作品、文创产品等,让传统风筝进入现代生活。一些非遗传承人探索将风筝元素融入钟表、灯具、文具、挂饰等日常用品,使其兼具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线上传播媒介的丰富为风筝文化传播拓展新空间。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游戏中,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经由数字转化,不仅以轻松的方式让玩家了解风筝文化,也为游戏带来古韵新风。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则打破时空阻隔,让大众近距离欣赏传统风筝制作过程。线上的即时交流还能帮助手工艺人更好地了解大众需求,进而明确工艺创新路径。
要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还需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不少院校开设传统风筝制作选修课,将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融为一体。一些地方设立传统风筝制作技艺传习所、传承人工作室,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已连续开展多年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带来新活力。
风筝一头连接传统文化、乡土情怀,一头连接时代精神、多彩生活,带着人们的美好希冀飞上蓝天,飞向未来。
(作者为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7日 08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