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54:39 来源: sp20241122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近3亿,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老龄化催生了相当规模的银发经济,也就是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相关产业。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
发展银发经济,既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口面对的现实问题,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10%。未来,国家将着力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帮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预备于老”纳入范畴
什么是银发经济?与之前的养老经济、养老产业相比,有什么新内涵?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在1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做出回答。
刘明说:“关于银发经济的内涵,(我们)综合考量后将其界定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具体来看,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
将“预备于老”(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的相关产业纳入范畴,是银发经济的一大亮点。
发展银发经济充分呼应并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从财富储备、人力资源、物质服务、科技支撑、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明确了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其中对扩大健康产品服务、发展养老金融、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打造老年宜居环境等做出了部署安排。将“预备于老”的相关产业纳入银发经济范畴,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框架下的总体考虑。
从个体的生命周期看,老年阶段和未老阶段并不是割裂开的,而是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在未老阶段进行物质和财富储备、健康管理,在老年阶段才能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比如,推动老年人的健康长寿,要着眼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将健康管理前移到中青年阶段,为步入老年阶段后获得健康幸福的晚年奠定良好基础。又如,从中青年阶段起就更好地规划财富储备,通过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不断夯实老年阶段的收入保障。”刘明说。
发展银发经济,要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为此,《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
一是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引导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等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拓展居家助老服务,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引导老年日用产品实体店合理布局,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丰富老年文体服务,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活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
二是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发挥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和民营经济生力军作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提升行业组织效能,支持组建产业合作平台或联合体。推动品牌化发展,培育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在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拓宽消费供给渠道,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主题购物节,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
三是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抗衰老产业,推动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组建覆盖全国的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培育旅居养老目的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用地需求,支持利用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数据要素支撑,依法严厉打击涉老诈骗行为。
刘明认为,银发经济覆盖面广,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和迫切,却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银发经济有“年轻”力量
90后姑娘李岩竹是一名在广东省英德市创业的海归青年。在乡村振兴创业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两年后,她找到了新的奋斗方向。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提到,‘发展抗衰老产业’‘推进化妆品原料研发、配方和生产工艺设计开发’。我目前从事的‘国潮’护肤品创业方向与政策非常契合!”李岩竹对本报记者说,“为老年人开发抗衰老的产品,这事一听就有意思!既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又能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今年年初,李岩竹去广东的一些养老机构做了调研,并认真研读了国内外各大高校、各类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发表的关于银发经济的报告。在认真思考之后,李岩竹决定结合英德市当地特色的蚕桑产业和麻竹笋产业,用桑叶提取物和麻竹笋提取物及红茶提取物等天然元素作为原料,研发一系列适用于老年人的生活用品和保健品。
“用科技赋能银发经济,助力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这事真的很酷!”李岩竹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力量参与银发经济,并带来更加创新的服务模式。
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一处老旧小区,今年63岁的王莹秋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且独自生活,一度被下床这件日常小事困扰。后来,社区在适老化改造中根据王莹秋的实际情况,将床铺换为适老化护理床。
“拉动一下这个升降杆,就能调整角度辅助我起身了,”王莹秋说,在40余平方米的家中,从卧室到浴室、客厅,每个细节,社区都根据她的需求进行了调整。
为王莹秋家完成房屋改造的设计师名叫孙童,也是个90后。孙童在从事养老服务业之前,曾经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她看来,照顾老人与照顾孩子有许多相似之处,“能够把我的关怀传递给爷爷奶奶们,是我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
辽宁省营口市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陈刚介绍,今年春节,营口市养老服务中心135名工作人员全员在岗陪382名老人过除夕,春节期间,每天也起码保持约百名工作人员在岗,其中绝大多数都是90后、00后。
陈刚还将每天拍摄的老年人生活视频分享到网络短视频平台上,网友们纷纷为养老中心老人们热情洋溢的风采和养老中心贴心的服务点赞。
“我希望通过视频架起院内院外的桥梁,让老年人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大对养老中心的关注。”陈刚说,拍摄过程中,年轻工作人员的活力也感染和带动了老年人,让他们动起来、美起来,有了更强烈的表达欲和对美好的向往。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发展银发经济既是解决今天老年人的问题,也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同时为社会的养老问题提供保障。
银发经济发展离不开各年龄人群的共同参与。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当下需求,将是年轻人的未来需要。社会共识的凝聚,更多人群的响应,为银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刘明认为,着力解决养老服务的深层次问题,努力提高亿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也会为中青年砥砺奋进减少家庭的后顾之忧。因此,培育相关产业,促进代际和谐,既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题中之义,也是必要一环。
创新让“养老”变“享老”
最近,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街道溪畔社区的老年食堂,每次饭点开餐,都有一个身穿蓝衣的身影在奔忙。
匆匆拿走一筐盒饭,踏上电动车,蓝衣小哥就奔向居民楼里,给居家老人送餐。
这位蓝衣小哥是“饿了么”平台送餐员李洪波,现在是社区老人的专属助餐员。李洪波送外卖5年了,一直在溪畔社区一带送餐,他告诉本报记者:“去年我得知社区正在寻找为本社区老人送餐的人,在‘饿了么’平台的号召下,我立即报名了。”从社区老年食堂,李洪波熟练地拿走一筐盒饭,打包分装好,直奔居民楼。一次16份餐,一趟送40分钟,李洪波送餐两个月,老人们都很熟悉他,常在家门口候着他。李洪波随身带一个小本子,记录各位老人的口味和需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对我们来说,送餐只是一个小事儿,但对老人来说,却是离不开的需求。我愿意一直送下去。”李洪波说。
在杭州,由社区牵头组织,老年食堂作为集中配送点,引入“饿了么”平台,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多方补助,一种老年助餐多元新机制在逐渐探索成型。该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用餐需求,通过给予供给方优惠政策等方式,降低助餐成本。
杭州的老年助餐机制只是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在各领域展开的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正在让“养老”变为“享老”。
调查显示,吃饭、日常护理等生活问题依然是老年人最为关心,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一些地方也不断在进行新的尝试。
成都从2018年开始探索推行嵌入式养老服务,也就是将社会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引入社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把老年人要去专业机构才能享受到的服务,灵活嵌入到社区和居家环境中,打造一个家门口的养老院。
这种嵌入式服务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将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和社区基层工作相结合,同时依托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利用各类资源,为养老机构的运营提供全方位支撑,既为老人增进福祉,又保障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
在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之外,如今老年人群体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此而带动的消费潜力也十分巨大。
春节前夕,在一场由国家老年大学举办的文艺汇演舞台上,老人们个个热情洋溢,用精彩多样的节目展示着他们在老年大学的收获。
作为老年人开拓生活、接触社会的窗口,老年大学近年来的课程设置也越来越丰富,在传统的老年文艺课程之外,还推出了很多实用型的生活类课程,比如手机短视频、隔代教育等,并且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上都做了适老化改造,尽量符合老年人的学习习惯。
国家老年大学副校长范贤睿说:“我们因需施教,老年人有什么需求,就尽量提供教育服务,在课程上也展示了多样化。目前,老年大学的体系已经服务了2214万老年人。”
当前,旅游不再是年轻人专属,银发一族也有“诗和远方”。近几年,不少旅游服务机构也专门推出了各类老年采风路线,中老年人群正在逐渐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第一大客源。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预期提升,老年人消费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医疗保健、继续教育、文体旅游、康养服务等成为热门。
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老年网民群体快速增长,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深入老年生活,银发经济增长潜力被进一步激发。
在资本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加大养老领域投入,积极布局老年用品生产、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和养老地产等板块。此外,还有一些大中城市将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纳入发展规划。
“我国养老领域的科技企业呈现出按需分层、不断补链的态势,一般企业从三个角度进行布局,第一是‘养老’基础层面的衣食住行,第二是老年人生活中核心关切的医康养护,第三是‘享老’层面的文娱休闲。除这三个层次外,在第四层面的‘老有所为’上,一些企业也开始进行探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冯文猛表示,特别是衣食住行方面,让老年人可以依靠科技产品提升自我能力进行更多“自助”行动,包括机械手臂、助听器、智能预警联动装置等,科技企业大有可为。
杨俊峰
杨俊峰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