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一特色”赋能教育创新

发布时间:2024-12-05 08:49:38 来源: sp20241205

“76年前,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都宜忻游击队诞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游击队历经4次更名,发展成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武装力量,为我党我军解放广西作出突出贡献……”8月下旬,广西来宾市暑热未退。在忻城县民兵训练基地,一堂民兵思想政治教育课火热开讲。

授课人、该县人武部领导从都宜忻游击队历史讲起,以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个个革命故事、一段段影像视频,将教育具象化、场景化。当民兵意犹未尽之时,教育课堂“转场”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

民兵们有序走进都宜忻游击队革命根据地旧址,重走游击队革命山道、参观都宜忻游击队纪念馆、聆听“老游击队员”忆往昔……一路“走、听、看、讲”,归来已是黄昏。这堂依托县域红色资源,将课堂灌输与现地见学有机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给民兵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天,该人武部趁热打铁,展开“与家乡英雄比奉献、与革命前辈比艰苦、与重大典型比境界”的“三比”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深入转化。

“理论授课+现地参观+成果转化”,是该人武部依托县域特色资源,提升民兵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创新做法,也是来宾军分区引导所属人武部盘活教育资源、抓好抓实教育工作的一项成果。该军分区领导介绍,近年来,民兵训练强度加大、任务节奏加快,亟待抓好民兵特别是新入队民兵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提振民兵干事创业精气神。

为此,该军分区细化教育责任、重构教育体系,形成军分区下发教育计划,所属人武部结合辖区资源禀赋和民兵特点灵活制定教育内容和形式的“1+N”模式,打破“长期一堂课”,形成“一部一特色”。

“大树高高全靠根,西瓜甜甜全靠藤,幸福全靠共产党,饮水思源谢党恩……”武宣山歌被列入广西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成为武宣县人武部创新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每次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前,我们都精心备课,同时注重结合民兵关心关切的问题。听课时,民兵们该记在本上的也记了,课后该讨论的也讨论了,但效果常不尽人意。”该人武部领导介绍,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找准民兵的思想切入点、情感共鸣点。为此,他们将目光聚焦到当地特色文化——武宣山歌。

在该县,传唱山歌是不少群众茶余饭后的重要生活内容,不少民兵更是山歌高手。人武部便发挥民兵特长开展自我教育,从而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人武部组织民兵以党史军史、当地红色文化、英雄人物等为主要元素创作山歌,并定期举办山歌对唱、即兴演唱等比赛,引导民兵在创作和传唱过程中不断汲取精神养料。”该人武部文职人员陶敏介绍,部里还组建了民兵山歌传唱小分队,以“传唱+教唱+宣讲”的方式,打造行走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我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民兵加入其中,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民兵山歌传唱小分队队员张先红说。

“合山市只有3个下辖镇。我们这里地方不大,但人才不少。”合山市人武部领导告诉笔者,他们依托辖区基干民兵退役军人较多的优势,深挖潜力,建立民兵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储备库”,通过宣扬身边人、身边事,增强教育的贴近性、感染力。

“每次备赛期间做到‘三个一遍’。即清晨起床想一遍、每天至少训一遍、晚上睡前复盘一遍……”走进该市民兵训练基地,民兵应急连副连长覃福正在为参训民兵上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没有桌椅和讲台,他和参训民兵面对面交流,氛围活跃。覃福是退役军人,加入民兵队伍后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该市,不少像覃福这样的“民兵教员”“老兵教员”进班排、上战位,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授课。从一件件身边小事、一个个身边典型,让民兵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赶有方向。

“所属人武部各展身手、各尽其能,推动全市民兵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该军分区领导介绍,下一步,军分区将积极探索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县域协作机制,搭建教育区域协作平台,集智聚力继续燃旺教育“炉火”。(朱海 张瑞潇)

(责编:王潇潇、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