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4:56:34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社 云南怒江12月11日电 题:在独龙江公路边“翻开”一个民族的公路史诗
中新社 记者 缪超 刘冉阳 杜潇潇
为采访中国最后的独龙族文面女, 中新社 记者近日从云南昆明出发,两天行车近900公里,穿越怒江大峡谷,却在仅离文面女居住的独龙江乡30公里处,遇到塌方和落石拦路,无奈折返。
独龙江乡,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北邻缅甸,是横断山脉众多河谷中最不起眼的一处。
进独龙江乡前,在怒江州经营民宿的骆忠华问记者,“见过餐厅清洗牛肚吗?”他形容,横断山脉分布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的如牛肚般的巨大皱褶间,独龙江乡就是“牛肚”最深处最难翻出的那层。
怒江大峡谷堪称中国的角落,只能从峡谷最北端叉路独龙江公路进入的独龙江乡,可谓是角落里的角落。骆忠华提醒,“这段时间,独龙江乡不一定能进去,进去不一定出得来。”
12月7日,通往独龙江乡的独龙江公路(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 记者 刘冉阳 摄独龙江公路极易发生塌方、泥石流;冬季,海拔3000米以上路段,大雪总是不期而至。但为采访中国最后的文面女,记者决定驱车踏上全长79公里的独龙江公路。公路沿峭壁蜿蜒而上,像是挂在山体上的飘带,下临万丈深渊。路面宽度仅3.5米,会车时,擦车而过。
在距离独龙江乡30公里处,记者遭遇塌方和落石。在现场的独龙江公路管理所所长龙建平说,塌方发生在4小时前,正组织人员机械疏通,“但周边不断有落石,刚刚发布道路临时封闭管控通告”。
今年37岁的龙建平是独龙江乡的独龙族。仅约7000人的独龙族,有4000多人聚居于独龙江乡,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曾是云南乃至中国最原始贫穷的地区之一。在史籍文献中,独龙族是以“宛然太古之民”的形象被记载。
1954年,中国经济困难,仍拨款20万元(人民币,下同),修建了独龙族第一条路——人马驿道。山外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开始沿着这条驿道翻山越岭进入独龙江乡,为刀耕火种的独龙族带来铁犁、板锄、大米、牛马,还有学校。从那时起,每到大雪封山前,国家都要组建由100多人和900多匹马组成的马帮,浩浩荡荡进入独龙江乡,不计运输成本地为独龙族运送粮食、食盐和煤油。
1999年,简易而曲折的独龙江公路通车,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民族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这里陆续出现第一间人畜分居的铁皮屋顶新居、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第一个移动通信基座、第一家银行……
但受大雪阻隔,独龙江乡一年中仍有大半年与世隔绝。
2014年4月,随着一声爆破巨响,长达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族终于彻底摆脱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的历史。翡翠色的河水、神秘的文面女……吸引游客纷至沓来。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12月7日,沿峭壁蜿蜒而上的独龙江公路(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 记者 刘冉阳 摄筑路难,护路更难。独龙江公路处在横断山脉高黎贡山,山势陡峻,峡谷深险,地质条件复杂脆弱,极易发生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020年5月,一场罕见的强降雨袭击怒江州,独龙江公路全线灾毁点达209处。立时,独龙江乡与世隔绝,电力、通信、交通全部中断,成为一片孤岛。
“除了4000多名独龙族居民,还有300多名游客滞留。”龙建平说,当时,云南省公路局举全滇西之力,在10多天时间内重新打通公路,滞留的游客安全撤离,“生命线”再度运转。
常有塌方、泥石流、雪灾等,独龙江公路可谓中国新闻最多的公路之一。龙建平和护路人时刻守在公路沿线,今年截至10月12日,他们共计清理塌方295处。不仅如此,记者沿途看到对独龙江公路进行扩宽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中。
“这条公路是独龙族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是独龙族生存权、发展权的重要保障。”三天后,记者拨通龙建平电话,塌方点已完成清理,公路实施分时段通行。他说:“只有横断的峡谷,没有中断的公路。”(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