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0:31:14 来源: sp20250108
“偷偷打钱”“悄悄补贴”,这些做法以尊重、平等的方式为学生纾困解难,令受助者感动,也让人们感受到助人者的细心、走心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高校的暖心举措登上热搜,引发人们关注。武汉大学给家庭困难学生发补助的同时留言,“根据校园卡消费等综合情况,你可能生活困难,请你不要有顾虑,学校会保护你的隐私”;一些高校为家庭困难学生发放新羽绒服,学生无需申请,学校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筛选发放名单,点对点通知学生试穿领取,并尽可能多地准备服装样式,充分保护学生隐私……
“偷偷打钱”“悄悄补贴”,这些做法以尊重、平等的方式为学生纾困解难,令受助者感动,也让人们感受到助人者的细心、走心。
真正的关爱离不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按照此前的一些规定,学生申请资助时不仅要提交申请书,还要开具各种材料证明,流程较为繁琐。还有一些地方高调宣传资助举措,要求受助学生出镜,忽视对学生心理的考量。可以说,利用大数据精准筛选受助对象,既解决了困难学生认定难、精准资助难等问题,也在资助公平和保护尊严间找到了平衡,彰显人文关怀。
近年来,我国的学生资助事业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当前,一些高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力求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项目与资助标准精准、帮扶精准,把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落细。
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分包容体谅。顾及受助者隐私和尊严的帮助,更符合助人的初衷。对受助学生而言,人性化的资助方式,让他们既可以安心接受帮助,又能体会到被关怀的温暖。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暖心的资助方式是一个小切口,彰显了高校关心关爱学生之心。期待更多高校在育人的各个方面多些精细、精心和精准,给予学生更多支持和帮助,让每名学生都能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梦想。
(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7日 12 版)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