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7:46:56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杜燕)到2025年,北京完成建设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到2027年,北京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系统化、常态化应用的格局基本成型。
这是记者从26日召开的2024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上获悉的。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表示,北京市拥有全国一流的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充沛的教育科研力量和专业人才储备。自2023年以来,北京教育部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试点示范,围绕“以智助教、助学、助评、助研、助管”五个方面,积极培育100所智慧校园。
据介绍,今年初,启动25所中小学人工智能试点校建设,同时遴选了12个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智能特征、办学特色的优秀实践案例。同时,北京系统化布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开设高等教育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一批人工智能辅修专业和微专业,目前共有33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20余所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或者研究院,并与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合作,重点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10月发布。推进会上,张耀天对《工作方案》进行解读。他称,三年内,北京将建立健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和研发双向促进的长效机制与保障措施,双向赋能、重点突破,着力打造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有力支撑教育强国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聚焦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北京将建设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等5类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示范效应突出的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创新的典型案例和创新品牌。
聚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应用突破,北京将推动学校与人工智能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伙伴关系,着力攻坚一批痛点难点技术难题,全面带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形成一批符合中国教育特点,具有市场化落地能力,并在国际居于领先地位的人工智能教育行业模型产品。
他强调,要清醒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面临着个人隐私、道德伦理、意识形态、惰性思维养成、智力外包等风险。因此,要包容审慎、有序可控地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切实做好论证评估、局部试点和动态跟踪反馈。
推进会上,《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4年)》发布,对重点应用领域中的29个典型场景提出了引导和规范,对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作出规范要求,倡导“以人为本”的应用理念,充分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审慎包容、安全规范地使用。典型场景的指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统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将新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与管理中,引领教师应用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同时,强调应用要注重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规范。未成年人要在教师或家长的许可和引导下,适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基于以上考虑,北京将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聚焦教育教学范式的变革、聚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着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的策源地。”张耀天指出,到2025年,北京将培育5类典型应用场景、100所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学校、全市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到2027年,着力打造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基地,培育数个教育行业大模型,涌现数个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企业,全市大中小学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