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5:56:35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杭州12月30日电(张斌 董易鑫)29日,《@改革开放45年——Z世代探寻浙江奇迹》在浙江杭州新书首发。
这本书的内容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记者、浙江省“00后 talker”宣讲团成员、浙江大学学生、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特约洋主播等青年人共同采访而得,采访对象则是近40位在改革开放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的推动者、亲历者、受益者。
新书首发式现场。张斌 摄新书首发仪式上,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副主任,原副省长,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孙景淼评价此书是“50后”“60后”的对照回忆史,是“70后”“80后”的比较反思史,更是对“90后”“00后”的启迪和激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如孙景淼所言,翻看这本书会发现,书中人物以“60后”“70后”居多。他们“转动命运齿轮”的时间点,大多是在青年时期。恰是在此时,“90后”“00后”陆续出生。数十年后,他们成为《@改革开放45年——Z世代探寻浙江奇迹》采访团的主力军。
这么一看,这本书堪称是一场“同龄人”之间的对话,即当代青年人对话改革开放史中的“同龄人”。45年后的今天,“沐浴在阳光下”的青年人,“穿越时空对话”的青年人,如何在改革开放中找到“自己”?
今年刚满20岁的浙江省“00后talker”宣讲团成员、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张淇在书中对话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大华股份联合创始人朱江明。在张淇还未出生的20世纪90年代,二十多岁的朱江明踩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潮下海创业,如今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浙江“弄潮儿”之一。
“采访的时候,我好像‘来到’那个年代,感受上一代人当时的所思所想。”张淇说,这次采访的经历让他更加希望成为一名记者,感受时代、记录时代,“说不定也能在时代的发展中留在自己的身影。”
许多书中人都在激励着著书者,亦将打动读书人。
2008年,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施一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发展,后来创办西湖大学。
2001年,三十多岁的徐永安正式接过横店集团重担,坚守父亲徐文荣“多办企业多赚钱,多为百姓办好事”的初心,开创新的征程,为传承浙商精神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实践。
1991年,27岁的麦家开始从事谍战题材的创作。他在当时创作的长篇小说《解密》,后来成为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打破当代中国作家的海外销售纪录。
1983年,19岁的越剧演员毛戈平因一次临时接到的化妆任务,开启新的职业生涯,成长为当代中国化妆师的标志性人物,创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妆品牌。
1979年,年仅16岁的丁列明乘恢复高考的“春风”考入大学,在求学、留学后回国创业,自主研发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成为海外侨胞学成归国,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创新创业,投身高质量发展的一位代表……
近40位采访对象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每个人的故事都传递出同样的主题: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时代赋予的机遇,时代创造的成就也离不开个人的守正创新与不懈奋斗。
新书首发活动现场。王刚 摄因为这次采访, 中新社 浙江分社“Z世代”记者项菁见到了“认识许久”的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天蚕土豆。初中时,她在被窝里熬夜看完了天蚕土豆所着的《斗破苍穹》。如今,她又成为记者,采写见证以天蚕土豆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家“海外出圈”新现象。
“作为 中新社 记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风云巨变,是我们的责任。年轻一代,需要有舍我其谁的态度。”她说。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0后”学生金烑烗、孙建猛则采访了浙江省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吴光。
改革开放45年来,吴光组建了中国首个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推动阳明文化这一浙江省重要的文化标识“走出去”,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髓。
“我真切感受到吴会长为推动阳明心学‘飞入寻常百姓家’所做的努力。毫不夸张说,我们沐浴在阳光下。”金烑烗说,面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自己希望真正践行“知行合一”。
“接到采访任务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忐忑,毕竟和‘大咖’们‘对话’,我还是太嫩了。采访的时候,我才发现和他们对话实际上很轻松,就像是交流青年人的真实感受一样。”浙江工业大学学生余芳蕴说,作为浙江省“00后 talker”宣讲团成员,自己希望深入基层,采集更深刻的体会,做好宣讲工作。
“Z世代”与采访对象交流的过程,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思政课”。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以采访形式更为平等、平和地交流,成为对彼此的一次激荡。
“这本新书以‘Z世代’的青春、全球视角回溯历史、礼赞时代、憧憬未来,别有风味、别具匠心、别开生面,相信会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说。
“Z世代采访团”代表、 中新社 浙江分社青年记者王逸飞说:“希望与采访者、受访者成为同行之人,同频之人,以众人之力,让文字更有力量,也更多人更具力量。”(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