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2:21:31 来源: sp20241117
行走辽沈大地,打开手机地图,输入“雷锋”两个字,“雷锋岗”“雷锋路”“雷锋小学”“雷锋纪念馆”等总会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出现。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和全国学雷锋活动策源地,60多年来,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每一个人,雷锋精神在辽沈大地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7个主题场馆每年接待参观超200万人次
“雷锋!”“到!”
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整个礼堂。3月10日,在抚顺市辽宁雷锋干部学院大礼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入列式”拉开帷幕:教员现场点名的最后一个名字,是“雷锋”,而全体学员则齐声响亮回答“到”。
“这个入列式是借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点名仪式而来。”学院培训班教学助理郭晶说。2019年成立至今,这个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学雷锋研学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新时代学雷锋基地,已经接待了1500余个培训班,培训学员近10万人。
3月4日,辽宁省大中小学“赓续雷锋精神 奋斗成就梦想”春季开学第一课活动启动。在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顺通校部,老师们通过精心制作的图片、视频、音乐,向低年级孩子声情并茂地讲述雷锋故事,让雷锋精神的种子破土发芽。开学第一课,全省大中小学师生500余万人以不同方式参加。
3月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气温低至零下8摄氏度,位于辽阳市弓长岭区的雷锋纪念馆虽然还未开馆,门口却排起了长队。“纪念馆接待人数逐年递增,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外地慕名而来。”辽阳雷锋纪念馆馆长王广说。
在鞍山,参观鞍钢雷锋纪念馆是鞍钢新入厂职工必上的第一课;在营口,雷锋文化博物馆举办“画说雷锋”流动展览,走进社区村屯宣讲;在铁岭,网络直播让千万网友近距离感受全国唯一一座建在村庄里的雷锋纪念馆。据统计,7个坐落在辽宁的雷锋精神主题场馆,每年接待参观超200万人次。
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734万人
“大家一定要小心,这条山道还有冰呢!”每天早上5点多,国网朝阳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副主任王军就会与同事们会合,他们背着沉甸甸的检修设备,沿着狭窄的山路对电力线路进行安全巡检。饿了,掏出干粮就着凉水吃几口;累了,斜靠在树下打个盹。
坚守岗位作奉献,王军被授予辽宁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是王军的工作常态。“每次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城市灯火通明,就觉得一切都值了。”王军笑着说。
在辽宁,沈阳、鞍山、抚顺等6座城市都留下了雷锋的足迹。孟泰、王崇伦、尉凤英、“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奋斗者”罗阳,“时代楷模”中船重工抗灾抢险英雄群体……一代接续一代,雷锋式的团队不断涌现。
“我要亲自把旅客安全送上车才放心。”在沈阳站二楼候车室,有个以辽宁省劳动模范孟美丽名字命名的服务台,马成良就是服务台中的一员。仅2024年春运期间,这个团队就为2100多名重点旅客提供出行保障。今年以来,他们已帮助旅客查找遗失物品2000多件,每日回答旅客问事超6000人次。
截至目前,辽宁已有19个单位和16名个人被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734万人,其中全国最美志愿者25个、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2个、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2个。一代代人无私奉献,让雷锋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历久弥新。
为辽宁振兴发展注入精神力量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家喻户晓。
“螺丝钉精神,其实就是一股子挤劲和钻劲,把小事做到极致,它一直感召我不断突破、创新。”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钳工方文墨,二十多年如一日,凭借一双手、一把刀,不断缩小与航空工业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们身边有很多‘雷锋’,他们就是普通人,却一直为国家作贡献。”姜妍,沈阳鼓风机集团副总工程师,潜心钻研、聚力攻关,成功主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我理解的雷锋精神,最重要的是‘钉子精神’、奉献精神。”姜妍说。
“我和工友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不断丰富,创新、绿色等特点也应是重要内涵。”李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首席技师,他的发明创新先后解决企业生产难题26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
创建“雷锋号”班组、擦亮“我是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在沈阳,“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振兴先锋”活动掀起热潮;在鞍山,近8000个党支部主动联系困难户,以实际行动“立足岗位学雷锋”;在高校,全省组建12支辽宁高校共青团东北振兴、辽宁振兴青年突破队,针对辽宁重点工作开展调研、科创等活动。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如今,雷锋精神在各条战线闪闪发光,为辽宁振兴发展注入了精神力量,绽放出璀璨光芒。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6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