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报国寺

发布时间:2024-11-19 00:44:37 来源: sp20241119

原标题:春回报国寺

春风渐暖,明清时期就与文人墨客结缘、因书市名动京城的报国寺,迎来一场与书的约会。

3月初,“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暨首届晒书节启动,每周末都有的古旧书市将一直持续到10月。

报国寺古旧书市开市,是众多爱书人期待的一次“回归”。明末清初,精致典雅的报国寺就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作为文人墨客雅聚之地,清代著名文人王士祯、孔尚任等都是常客,留下许多佳话。据说王士祯嗜好古籍,常到报国寺书摊购买古籍善本。许多人到府上拜访总见不到人,到报国寺反而能碰到他。

适逢周末,不到10点,报国寺里已迎来不少爱书人。来这儿“摆摊儿”的闫冰把刚入手的《给孩子的诗》《第五项修炼》等书籍一本本码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凭着多年的淘书经验,他赶早儿奔到相熟的摊位上,在一折书堆里“淘”到不少宝。而他自己的摊位则打出“全场三折至五折”的广告,陈列了《秦汉文化》《中世纪欧洲》等装帧精美、有年代感又不失个性的老书。

“逛古旧书市,淘的过程最有意思。”作为纸上声音书店创始人,在北京黄金地段已经开设了4家实体书店的闫冰对报国寺书市情有独钟,“这里10多年前就有自发开设的旧书摊儿,我经常早上五六点来淘书。这个书市持续下去,热闹又有意思”。

208个标准包,是中国书店当天为报国寺书市准备的“口粮”。“按每包50本计算,不少于1万册、大几千个品种。”为安顿好这些宝贝,中国书店总经理助理刘易臣忙活了一个早上。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实体古旧书店,他们专门为报国寺书市挑选了一批通俗性、趣味性强的图书。在他看来,古旧书市是集众家之长的“接地气”书市,既能吸引人流,又能将好书带到市民身边,一举多得。

“买旧书的人千千万万,原因各不同。或因为便宜,或有故事和情怀,也有像我一样为了找资料。”刘易臣说,读书时学《资治通鉴》,老师推荐的老版《通鉴学》没有再版,只能去淘旧书,他与古旧书自此结缘。在刘易臣眼中,淘旧书是一种邂逅,不时会有意外惊喜。

旧书品相或许有损,但知识不会打折。不少展位上标出折扣或“统一价”,单本售价5元、10元的旧书不难找到。“晒书节以书为载体,晒的是经典,是传承,是发展,是每个人对古旧书的所知所感所悟。”报国寺文化园运营方负责人后思慧说,除了交换,读者还可以用自家旧书置换鲜花或咖啡。

来这儿淘书,以书为媒可以与摆摊儿人聊个痛快,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书商们带来的古籍善本。应读者要求,孔夫子旧书网的张向涛小心地将民国时期影印出版的《初期白话诗稿》从玻璃展柜中捧出来。这是刘半农委托琉璃厂星云堂影印完成的1917年至1919年间李大钊、胡适、沈尹默等人的诗稿和文章,记录着中国文学从古文到白话文的变迁。

“展示珍贵的古籍文献资料,是想告诉大家旧书里有不少好东西,有史料价值。”孔夫子旧书网业务总监赵爱军坦言,参与线下互动,不仅为了让人们开眼识宝,也是为了推动书籍绿色共享,让旧书真正流动起来。

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报国寺,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旧书市的开市,让报国寺有了更契合自身的消费场景。

“3月份的前两个周末吸引了万余人次前来,人流量和销量一直在上涨。”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杜宇琛说,不同版本的书籍留有不同的时代印记,经过岁月筛选留下来的古旧书籍会更有价值。

(责编:方经纶、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