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0:06:50 来源: sp20241223
【绝活看点】
郭从喜攻克多项钽铌材料在机械加工中遇到的难题,研制出的刀具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曾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称号,以及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有色金属技术大奖等荣誉。
豆大的汗珠顺着耳边淌下,中国有色集团下属企业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郭从喜(见上图,雷晓昕摄)紧盯着面前的火箭喷管,手中精细操作着。这些工件由特殊合金材料制成,表面的涂层在加工过程中不能被划伤,各类公差范围只有±0.02毫米。凭借多年职业积累,郭从喜耐心操作,最终加工成功。
“这是工作以来最大的挑战。”郭从喜说,“航天航空用火箭发射喷管材料强度高,内外轮廓复杂,单边壁厚仅为0.8毫米,加工难度极大。”
那段时间,郭从喜和6名同事整日围着工件转,在头发丝直径的精度上反复调试。后来,工件磨好了,郭从喜也“磨”出一套刀具。从数天加工1件产品,到一天能加工5件,效率大大提高。“这套工具后来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不同规格和型号的喷管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20岁进车间,从吃苦耐劳的“小郭”到技艺精湛的“郭师傅”,再到敢于突破的“郭大胆”,郭从喜为工件“磨刀”,对自己的技术也不断打磨。
“刚进厂时,每天的工作就是打下手。”郭从喜却始终惦记着学技术,他不仅留心观察师傅们的工艺操作,下班后还反复练习。一次,客户需要加工设备零部件,恰巧负责的师傅不在,郭从喜上手操作,加工出来的零件品质获得认可,从此崭露头角。
在中色(宁夏)东方集团钽铌制品分厂,急活、难活现场总能见到沉稳的郭从喜。郭从喜说:“做精加工,就是得耐着性子琢磨,容不得一点马虎。”
“在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溅射钽靶材加工中,通用的工装卡具不能用,只能根据需要设计加工新的卡具并改变刀具的形状。”对郭从喜来说,如何磨出合适的“刀”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靶材是一种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的盘状产品,需要加工两个面,对厚度和平行度的要求都很高。”郭从喜说,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刀具耐磨性等都需要考虑。
持刀而立,看着车床运转,郭从喜一刻不停地思考:什么方法最合适?什么设备最稳妥?“钽靶材价格昂贵,一旦报废,损失将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而更多的是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丝毫不能懈怠,郭从喜随时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去摸,判断切削是否正常……最终,郭从喜通过改进车刀切削角度和创新制作工装夹具,解决了大尺寸钽靶材加工难题,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郭从喜常说,小小车刀,大有学问。2015年,以郭从喜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2023年,郭从喜入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是过去时,新的挑战仍在继续。只有不断加强知识和技能储备,才能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拥有一席之地。”郭从喜说,“我还要继续努力,为中国智造的未来添把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1日 07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