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的“心理咨询师”何以解忧

发布时间:2024-11-27 17:39:06 来源: sp20241127

  钟 颐

  只要刷几个月课,就能拿证上岗当心理咨询师?

  据报道,近段时间,各类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纷纷借势“双11”,加大促销宣传力度。然而,一些心理咨询平台、机构收费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咨询师水平却参差不齐,解忧变成了忽悠。

  “心病还需心药医”。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亚健康”问题变得多元,寻找专业人士帮助成为刚需。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相关数据也显示,中国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估计达到1.9亿人。某种程度上,心理咨询行业的野蛮生长,可以说是其庞大需求量的一个侧面。

  讽刺的是,教人治“心病”的机构,自己却染上了“急躁病”:不仅极力宣称“报考包过,不过退钱”,还将培训合格证包装成“从业资格证”,而事实却是,为了解决职业资格过多过滥问题,早在2017年9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已经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会聊天、有人气就行,顺着客户说,是否具备专业心理知识不重要。”把“潜规则”描述得如此直白,不禁让人瞠目结舌。拆掉“心墙”敞开自我,这份勇气本就需要呵护,岂可越花钱越受伤?

  心理咨询专家卡夫卡说过:“咨询是生命的流露。”没有“硬门槛”不代表没有专业要求,心理咨询师不仅无法速成,而且战线漫长——其时间成本与培训一名内科医生几乎一样,除了基本的专业学习和督导训练,还要终身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伦理监管。正如一名从业者所言:“我们学了十几年心理咨询,每个人没有花至少几十万元的成本用于不断学习成长,无法成为一个好的咨询师。”几个月就拿证上岗,怕不是在给行业抹黑。

  鱼龙混杂的生态也是病,需要“辨证论治”。一要“去伪”,如在职业准入、专业培养和职业伦理监管等方面,给心理咨询行业建章立制,用严格的标准驱逐“劣币”;二要“存真”,不妨建立以学历为基础的职业资格体系,扩大优质服务基本盘。说到底,“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心理咨询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