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0:10:54 来源: sp20241121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努力推动四川教师队伍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谱写四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新篇。
深刻认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阐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伟大实践,既明确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价值引领和人生追求,又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力量的培养方向和责任使命,必须以战略眼光和宏阔视野来认识与把握。
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核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四川是教育大省,有1600万名学生、101万名专任教师,必须引导广大教师牢记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聚焦“省之要事”,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立德树人首要位置,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国以人立,教以师兴。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四川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教育的政治、战略、民生属性,不断拓宽教育工作的视野和格局,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把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能力、教学方式方法,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本源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四川高校每年毕业人才超过50万人,科技成果转化超过1万项。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让广大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既教书育人又科技创新,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厚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不断强化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
切实找准建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着力点
赓续优良传统,强化“头雁”引领,以教育家精神涵育教书育人“大先生”,关键是要把准方向、找对路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注重党建引领,突出培根铸魂。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要完善和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意识形态责任制,坚决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注重深化改革,突出赋能提质。四川省推进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名辅导员培养工程,在不断深化教师供给侧改革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要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培养体系,推进新时代中小学优秀党组织书记和卓越校(园)长、学科领军教师,职业院校名师名匠培养计划,深化民族地区教师能力提升精准帮扶工程,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培养一大批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实干者。
注重优先发展,突出尊师重教。四川省坚持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省委常委会每年听取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省委书记、省长带头深入学校关心慰问教师。要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政策,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工程,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用心用情关怀关爱教师,结合教师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教师校长,选树师德楷模,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
大力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落实四川省与教育部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强高素质教师队伍。
完善培养体系。优化教师教育体系,坚持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实施新时代教师思想铸魂工程,把践行教育家精神与弘扬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结合起来,纳入培养培训体系,筑牢教师理想信念之基。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高校院士后备人选培养计划。支持高校大力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优秀人才。
健全评价体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的必修课。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明确干部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让教师专注于教学、专心于科研。
建强支撑体系。实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工程,全面开展教育家精神养成教育和传承活动,全方位支持、激励、服务教师。将教育投入更多地向教师倾斜,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持续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健全教师礼遇制度,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责编:李昉、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