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1:03:20 来源: sp20241227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文化镇隆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艳英还在为村里的柠檬忙上忙下。时下是柠檬春季管理的关键节点,她带着种植大户、农技专家,跑遍全村近2000亩地,为今年的丰收作准备。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今年,刘艳英带着柠檬来到北京,“希望更多人认识家乡。”除了柠檬,她还带着自己履职一年来的成果——多份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建议。
此前,一项由人民网推出、615万人次参与的全国两会调查中,“乡村振兴”位居热词榜前三。会场上,代表委员们也正为了乡村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因地制宜兴产业
“乡村全面振兴一定要因地制宜,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建议,乡村全面振兴要强化片区共建思维,探索以多个村庄为单位,打造联村特色产业,形成片区产业链。
2001年,刘艳英来到隆恩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彼时的隆恩村,因交通闭塞,一度发展严重不足,村里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800多元。这些年来,路通了,村子富了。村民致富的关键,便是“黄金果”——柠檬。
安岳县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有“中国柠檬之乡”的美誉。路修好后,隆恩村便积极回引企业家,示范带动柠檬产业发展。如今,柠檬成为全村的主要特色农业产业,果品远销海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多年前增长10多倍。
今年全国两会,刘艳英带着父老乡亲的心愿来到北京,她建议,以四川安岳为核心的柠檬种植区域纳入国家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提质转型发展,让更多农民增加收入,分享发展红利。
同样靠产业致富的,还有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值此契机,棠棣村率先关停、搬迁两家印染企业,村党组织引导在原企业上班的村民转行转业,走上种植兰花和花卉苗木这一生态绿色产业。
2017年,绍兴市柯桥区“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开始建设,包括棠棣村在内的6个行政村开启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从苗木种植到鲜花售卖,从工程苗木到体验农业,激活了花木产业全链条。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棠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带着村民,沿着农文旅融合的路径继续前进,“我们把分散的土地置换集中起来、闲置的厂房和大棚利用起来,为业态引进和发展留足空间。”
如今,棠棣村完成了一批人文景观项目、村级道路以及游客服务中心主体的建设,已成为以花木交易为主导产业、以兰文化创意研学体验为新兴产业的特色旅游景区村。刘建明认为,这是“将村落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的经验,把这些理念、思路和方法全方位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各环节和各方面。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刘建明提出建议,表示应精准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适度拓宽项目试点面,并适度提高省级以上财政补助项目比例,加大各项税费优惠以及对试点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
多措并举供人才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产业更新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题中之义。产业之外,人才则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力量。
村里兰花产业发展得很好,但让刘建明烦恼的是:由于村里多为老人,项目上具备管理、经营、创新能力的青年人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建设和运营。
他为此提出建议:加强农村人才招引强度。具体来讲,要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努力搭建青年人才引进平台,通过青年干部下村任职、大学生村官、青年返乡创业,让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与“三农”工作同步推进,让“新农人”“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发挥最大效应。
刘建明还看到了乡贤的价值。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曾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对此,刘建明建议利用乡贤的人脉资源招商引资,引导产业资本落户农村反哺农业。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苏州市委副主委、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记得,她曾在调研中遇到一名00后“农二代”,其顾虑之一是“脸会晒黑,同学聚会时会很没面子”。她发现,当前农村人才的问题包括人才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人才发展通道有待明确、人才激励保障有待优化。
由此,宋青建议应形成全面培养与分类施策培育模式。推动涉农职业教育和农业高等教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借鉴“优师计划”成功经验出台“公费农科生”培养政策。强化涉农学科建设,优化农科生创业扶持。
此外,还应完善“新农人”职称评价、科研人员返乡入乡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拓宽对高素质农民尤其是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社会保险的补贴范围。通过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途径,选树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和政策扶持。
“乡村振兴需要高质量人才这一‘源头活水’,我们不仅要让人才来得了,更要留得下。”刘艳英同样需要年轻人的力量。
结合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刘艳英建议,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实用人才在资金、技术上的倾斜。此外,还要培养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培养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领军人才,顺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加快培养农村数字专业化人才,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大学生自愿来村兴业。
2023年1月发布的《2022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65.04%的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人均辐射带动21户周边农户,以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宋青说,近年来,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进入乡村,逐渐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正在用聪明才智、资源技术,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做好制度创新
有了产业和人才,乡村振兴还需要制度创新的支持。
在棠棣村,有一项实行了近20年的驻村指导员制度。2004年以来,已陆续有10位柯桥区的机关干部担任过棠棣村驻村指导员一职,其中既有经验丰富老道的机关骨干,也有肯做肯干、有冲劲的年轻选调生,他们都尽心竭力推动棠棣村的蝶变发展。
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到刚刚发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刘建明认为,驻村指导员制度就是推动“千万工程”、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据他介绍,绍兴市柯桥区先后派出20批次、6300余人次,助力全区各村年经营性收入超120万元。
土地是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宅基地制度改革则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浙江义乌调研时发现,当地在全国率先提出和确立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设计;允许宅基地交易、入市与转让等。
数据显示,义乌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28元,同比增长8.0%。
蔡继明建议,进一步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地区范围、增加试点改革内容,将重点放在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范围,并根据试点地区成功经验加快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将试点成果推广至全国。
此外,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蔡继明提出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
他认为,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城市住房门槛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破解“用工荒”问题,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
“我们就列好任务清单,建好项目库,咬准目标,一件一件办下去,办一件成一件。”唐仁健相信,几年下来、几个五年规划期下来,积小胜为大胜,“一定能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贾骥业 王雪儿 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