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1:42:15 来源: sp20241114
近两个月,有医院接诊胸痛患者数量增长50%
期待假日放飞自我?可别给心脏加负担
小心!年前又要降温了,如过山车般的气温变化,对本就体弱的心血管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近日,浙江省中医院何强教授在出差期间,在重庆江北机场为一名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的老人紧急施救,相关视频引得全网点赞。何强教授介绍,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极易导致胸痛或卒中的发生,老人的突然发病很可能与急剧变化的天气有关。
这并非个例,据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23年12月以来急诊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胸痛患者更是增加超过50%。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最危险的要数心梗。其常见症状为胸痛,但它也会“伪装”成各种不起眼的小毛病。临近春节,辛苦忙了一年,免不了大吃大喝、熬夜狂欢,此时如何防患于未然?医生为你支招。
春节假日
别忽视身体发出的警报
“低温是心梗的重要诱因,每降低一摄氏度,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增加2%,冬季心绞痛的发病风险更是比其他季节高出30%。”浙江省中医院心血管科朱敏副主任医师介绍,我国每年新发心梗患者约100万,急性心梗如未及时得到有效救治,死亡率在30%以上。
除了做好日常保暖工作,春节长假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放飞自我。
亲戚老友久别重逢,饭桌上推杯换盏,点着烟互诉衷肠;一放假就坐在电脑前,从早玩到晚,下午奶茶,晚上炸鸡配啤酒……人是开心了,身体却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心脏加班“抗压”,任何不起眼的情绪波动,都可能成为心梗的导火索。
医生特别提醒,发生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发散的疼痛需引起重视。
有些“小信号”也不能忽视。如春节假期大快朵颐后,突发上腹部疼痛;酒后咳出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状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现烦躁不安,尿量减少,脉搏细弱且快速等低血压休克症状;顿顿大鱼大肉,其间夹杂着各种坚果年货下肚,猛然出现牙疼或嗓子疼。“千万别觉得睡一觉就好,这些可能都是心脏发出的急救信号。”
判断标准也很简单:这些疼痛往往会持续20分钟以上,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即使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也无法缓解,最严重的症状表现为心脏骤停,也就是常说的“猝死”。
心梗愈发年轻化
学会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心梗与遗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长期缺乏运动紧密相连,但高龄不是该病的唯一“标签”,心梗正日益年轻化,二三十岁就中招的,临床不在少数。
而有些人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却也中了招。长期熬夜,精神长年累月处于紧张环境中,这样的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急性心梗的抢救时间是4到6分钟,每一秒都弥足珍贵,但就院前急救而言,相较于发达国家,目前我们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朱敏副主任医师说,多一个人学会急救方法,患者就会多一丝生机。
1月30日下午,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仁和大讲堂举办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心肺复苏和AED使用)培训,急诊医学科主任张卓一主任医师详细讲解心脏骤停时的紧急应对措施,活动吸引了许多居民参与。
一旦怀疑是心梗,首先应保持冷静,立刻拨打120,清晰地告诉接线员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既往病史及已使用的药物,准确描述患者位置,选择有明显标志的地点等待救护车。
在急救医生到来前,让患者平卧,处于空气流通处,非必要不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可将患者头部稍微抬高,有助于呼吸。
钱江晚报记者 何丽娜 蒋升 通讯员 陈岩明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