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3:10:41 来源: sp20241125
产业强,粮食安。近年来,我国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加速建设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走上“快车道”,但仍存在种粮收益较低、粮食销售不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深加工转化水平低等制约因素。
专家认为,粮食产业结构越合理、布局越完善,上下游融合度越高、协同性越强,粮食安全的根基就越牢固。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速推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完善供需结构,提升粮食产业完整性、链条紧密性、结构合理性,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使“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把“好收成”变成“好收益”
2023年我国粮食实现高位增产,把农民的“好收成”变成“好收益”,关键是要做好收购这篇大文章。
冬天的黑龙江天寒地冻,仍然有农民陆续到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售粮。公司总经理吕国锋说,2023年公司收购玉米超过34万吨。作为一家中小型玉米加工企业,多年来立足黑龙江粮食资源优势,以玉米为原材料,通过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5等产品,不断延长玉米产业链,玉米附加值提高50倍以上,为黑龙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粮食加工企业是市场收购的重要力量,能有效提升粮食就地就近转化能力,带动农民增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军说。中粮、北大荒、五得利、中裕、内蒙古恒丰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粮食收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力军。内蒙古恒丰集团通过加大“农户订单”种植、“租地建设高标准连片基地”以及“与农户共同成立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形成每年绿色优质小麦订单种植30万亩左右的规模,覆盖巴彦淖尔市28个乡镇100多个村社的近2万户农户,当地小麦收购价比主产区平均高0.4元/公斤至0.8元/公斤,每年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增收1亿元至3亿元。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35万户农户每年增收5.1亿元,让4000多名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年均收入从原来的不到2万元提高到6万多元。
“粮食加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是促进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李军说。13个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8%左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但主产区工业化水平低、地方财政收入低、人均收入水平低,与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促进主产区经济发展,国家引导培育粮食加工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生产基地,统筹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从目前看,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主产区通过培育壮大粮食加工企业,建设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逐渐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
产粮大县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安徽阜南县是通过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高产穷县”的典型。近年来,阜南县通过引进中粮、中化、中裕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粮食产业集群,构建起优质小麦“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目前,“阜南样板”已复制到415个县,发展优质粮食订单面积超过1400万亩,带动小农户100万户、农民合作社5170多家共同发展。
把“好粮食”变成“好产品”
时代在变,消费需求也在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粮油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探索构建粮食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从“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严格把控质量,实现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把“好粮食”变成“好产品”,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江南米道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媛告诉记者,为了生产出好的功能营养大米,企业构建研发、育种、种植、加工、仓储、营养临床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精心培育推广品牌。在研发育种环节,公司与众多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培育具备低升糖功效的“建康1号”品种。在生产环节,严选秧田、筛选稻种、机械播种、精心育秧,严格田间管理、人工除草、潜水浇灌、绿色施肥,确保原粮质量;在加工环节,通过适度柔碾工艺保留大米营养成分;在储存环节,建设恒温恒湿立体低温储粮仓,确保当季稻谷和大米的新鲜口感。
生产出好的粮油产品,不仅需要粮食加工企业精耕细作,更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2017年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中央财政在产后服务、质量检测、优质粮油供给等方面累计安排补助资金近215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500多个,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5万吨以上的产粮县粮食质检机构监测覆盖率达到60%,带动增加优质粮食超过5000万吨,粮食产业全链条提升带动效果明显。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粮食品牌化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各地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了2000多个好粮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势头良好。
在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2021年启动实施了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旨在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老百姓的饭碗里将会装上更多优质粮,在饭桌上将会吃到更多好粮油。”李军说。
从“单向思维”走向“系统思维”
发展粮食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覆盖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各环节。要转变思维模式,从“单向思维”走向“系统思维”,统筹强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发展水平,主产区尤其要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真正把“好收成”变成“好收益”,把“好粮食”变成“好产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
专家认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是提高产品附加值、企业竞争力、产业支撑力的关键。要持续推动“三链协同”,带动粮食产业全链条整体提升。加速延伸产业链,以加工转化为核心环节,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强链,促进加工层次由粗到精、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链条由短到长。不断提升价值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增强粮油产品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供应链,构建高效便捷的粮油供应网络,促进大型超市、专营店、大卖场等多种业态发展。各地要立足粮食资源、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实际,明确粮食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塑造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成长态势;要把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推动产业规模化、资源集约化、企业集群化。
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产购储加销”各环节质量都要提上来,促进粮食产业上下游提质增效。在生产环节,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在收购环节,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鼓励多元主体入市,形成“好粮食卖上好价格”的鲜明导向。在仓储环节,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改善粮食存储条件,推行分品种、分类、分仓储存,切实解决“前端优质、中端混杂”的问题。在加工环节,优化产能结构,大力发展适度加工,推动粮油副产物梯次利用。在销售环节,完善物流网络,升级销售业态,畅通优质粮油消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要形成联动效应,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种粮农户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牵头建立产业联盟、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
目前,各地以“六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全面开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有关负责人认为,“六大提升行动”是有机整体,又各有侧重。要做细做实“六大提升行动”,用好政策,因地制宜,扬长补短,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做实项目、集中攻坚,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经济日报记者 刘 慧)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