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海的一半》在京首演 再现嘉庚兴学救国梦

发布时间:2024-12-27 09:32:45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北京10月20日电 (刘洋)“海的一半在南洋,海的另一半在闽南。陈嘉庚先生在南洋创业打拼,又时刻不忘祖国,回到家乡捐资兴学。陈嘉庚对教育救国理念的实践是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举措。”《海的一半》总导演林辰受访时说。

  10月20日晚,舞剧《海的一半》在北京中央歌剧院上演。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舞剧《海的一半》以陈嘉庚先生兴学救国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通过舞蹈语言表现华侨爱乡爱国的深切情怀,并致敬以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华侨。

舞剧《海的一半》海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20世纪30年代,受经济危机冲击和日本财团倾轧,陈嘉庚先生的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经营状况日渐恶化,连年亏损,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但陈嘉庚仍坚守“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信念,毅然苦力支撑厦大办学。

  舞剧中,陈嘉庚先生在国难当头之际,面临公司濒临破产等重重压力仍坚持投入巨资兴学。其胞弟陈敬贤尽管身患重病,多年来依然坚守兄长身旁。无论是购置地皮扩建校舍,还是亲自参与学校管理,陈敬贤都亲力亲为,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与兄长共定“诚毅”校训。兄弟二人不遗余力践行“教育兴国”的理念。以情义为基,担当为魂。

  林辰介绍说,陈嘉庚一生创办了很多学校。舞剧并未按照历史时间顺序来讲述他的故事,而是聚焦于他办学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时刻,通过一场会议表现陈嘉庚在保住公司和倾其所有继续办学间做出抉择时面临的各种压力。

  “我们采用了意识流手法来描绘陈嘉庚对故土的怀念,构成陈嘉庚的情感拼图。”林辰说,舞剧更擅长咏叹和写意的方式来刻绘情感,采用意识流的叙事方式让舞剧的叙述更为灵动。

  林辰表示,陈嘉庚17岁前往南洋经商,历经艰辛,追寻其人生志向。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青年同样怀揣梦想,背井离乡求学打拼、成家立业。他和团队在创作舞剧时希望通过相似的情感经历,引发观众共鸣。

  在舞台设计上,该剧以16块吊板变换形态模拟逼仄的船舱、遮风的陋室等场景。

  该剧舞美设计刘科栋表示,16块吊板的各种组合形态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在会议场景中,吊板随着情节展开而聚拢、分离、倾斜、下压,体现会议参与者们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也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会议的焦灼以及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

  刘科栋说,筹备舞台剧期间,他与主创们一同前往厦门集美,实地探访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和纪念馆等地。在深入了解陈嘉庚与兄弟们下南洋打拼,亲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在时代的裹挟下不断作出抉择的历程后,他深受触动。他希望通过空间的拓展与变幻,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时代,体味复杂的感受。

  “舞美设计运用了许多时尚元素。我们希望以更具创新的审美表达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爱国华侨的故事。”刘科栋说。(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