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45:33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网 北京9月7日电 (记者 杜燕)2024全球能源转型大会7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开幕。本届大会进一步深化了大会作为能源行业发展方向引领平台、政策机制探索平台、前沿技术发布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功能作用,推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能源谷聚集、一批知名学者专家在能源谷发声、一批科技领域金融机构在能源谷投资,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
聚焦绿色转型,打造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源大会
全球能源转型大会作为能源领域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层次活动,今年已经连续第六年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举办。
本届大会以“转型发展 绿色未来”为主题,包括一场开幕式和全体大会、九场专题会议、一场大会总结暨未来城能源周开幕式、一场展览展示和多场“未来城能源周”活动。
各领域顶尖嘉宾学者围绕能源发展与安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碳减排、低碳技术与数字技术,以及能源国际合作等主题作主旨报告。国际国内能源领域专家及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线下参会,全球线上参会超过千万人次。
展览展示结合北京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主题聚焦最新的能源绿色转型和数字化技术创新成果,围绕综合智慧能源先进技术和装备、能源安全先进技术和装备、数字电力先进技术和装备、用户侧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和装备四个产业链,邀请国内外近30家技术领先和拟签约落地企业进行展览展示,展示内容涵盖能源互联网、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先进储能、氢能、绿色甲醇等领域,并在室外打造以新能源摩托艇、智能充换电设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飞机为代表的“海陆空”先进能源“盛宴”,全面展示能源新质生产力先进技术成果。
大会开幕式和全体大会后,同步召开九场专题会议以及大会总结暨未来城能源周开幕式。其中,九场专题会议主题涵盖全面绿色转型和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热点领域,特别是专题会议一2024能源谷建设发展大会由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承办,将聚焦能源谷高质量建设发展,邀请扎根在未来科学城落地和发展的央企研究院院长、校长、企业家、科学家、智库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打造独一无二的能源谷发表主旨演讲;同时,设置了北京新型储能示范区、北京未来科学城数字电力科创中心揭牌,昌平区先进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启动,重点企业签约等丰富活动。大会总结暨未来城能源周开幕式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发布年度研究课题,昌平区政府将发布分布式光伏、工商业侧储能、超级充电站、加氢站等20项应用场景;会后开展的未来城能源周活动,将包括专场会、路演、专业领域交流会、能源领域人才交流活动等,持续升级大会平台能级。
突出四大特点,打造合作互促共谋发展的国际盛会
本届大会的举办对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促进先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美誉度、显示度持续提升。
一是国际化元素丰富。参加今年大会的国际组织众多,跨国企业云集,世界银行(W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能源署(IEA)、上海合作组织(SCO)、传拓集团(TRATON)等作为大会合作单位并安排相关负责人发表主旨演讲,持续提升大会的国际化层级。大会之外的专题会议主题和视角更加国际化,涵盖碳中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全球经济绿色发展态势等前沿话题。
二是重磅嘉宾集聚。大会邀请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artmut Michel(哈特穆特·米歇尔)发表主旨演讲,周孝信、高德利等10余位两院院士在大会期间发表主旨报告,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等30余位知名企业负责人以及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校长参会并将发表主旨演讲。
三是平台优势凸显。通过大会的高人气和开放性,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台,持续拓展产业“朋友圈”。大会邀请了20余家国际组织、机构,以及国内外500余家能源领域企业参会,“未来城能源周”系列活动将举办各类企业对接活动10场以上,中金、高瓴、红杉等知名投资机构代表及母基金群合作机构代表同步参与项目路演活动,促进强势联合、聚势共赢,大会作为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四是重磅成果云集。大会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发布《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能源体制革命(2024)》和年度研究课题,昌平区发布《2024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发布《综合智慧能源优秀项目案例集(2024)》,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未来科学城、中国(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中国(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等6家单位共同发布标准创新低碳园区可持续发展倡议。
本届大会的举办地能源谷,担负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领域技术创新高地、打造北京先进能源产业高地的重要使命。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是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枢纽型主平台,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60个,设有院士工作站7个,“三桶油”“两张网”“五大发电集团”全部设立了分支机构或研发总部,三一重能、明阳智慧能源等大批优质民营高科技企业落户,入驻了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等一流能源高校,汇聚了2万余名科研人才,形成了央企、民企、高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