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6:00:32 来源: sp20241128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为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日前,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改革等方面作出系列部署。
记者梳理发现,《行动计划》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作为重点任务,提出“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这些维系城市生存功能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的生命线,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确保生命线设施的空间布局合理?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王健告诉人民网记者,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及早发现和管控风险隐患,切实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认为,城市生命线设施要通盘谋划、统筹考虑,确保空间布局合理性,既要提倡分布式、组团式布局形式,也要强化受灾时的互联互通、互为备用。为提升生命线设施布局的合理性,需要开展生命线设施体系应急规划,对供水、排水、供电、道路、通信等生命线系统遭遇不同类型灾情开展情景分析,针对生命线工程局部受损后整个系统如何发挥作用开展情景模拟,并基于不同受灾情景提出生命线工程布局优化完善要求。
王健补充,为确保生命线的合理布局,应从前端规划、设计开始介入,规避潜在问题。坚持规划设计“一张图”,协调各类生命线专项规划,并确保其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统一;其次,应建立全程信息模型,模拟场景并预测问题,寻求最优化设计方案,将问题解决在施工改造之前。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多地遭遇强降雨,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该怎么做,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话题。
王凯认为,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的重点是要强化不同排水设施、不同系统之间的衔接,难点在于将排水防涝防洪系统与城市空间布局有效匹配。
“比如,借助洪涝风险评估,如何合理构建绿色生态空间,建立更加韧性的城市空间结构;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竖向格局,提出内涝调蓄空间保护要求并融入城市开发建设;如何合理安排灾害敏感点布局等等,这些要求当前在不少城市是做得不到位的。”王凯说。
王凯表示,对于保障防洪排涝设施的可持续性,既要强化“建管结合”,建立完善设施维护长效投入机制和常态化管理机制,在非汛期等设施闲置时段,提前做好维护管理,确保汛期有效发挥作用,还要切实做好隐患排查,不断推动设备更新,对老旧设施进行及时的更新更换。
“未来我们应更加关注城市更新模式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特殊性。”王健说,聚焦各类“生命线”在新旧衔接和改造升级中所牵涉的复杂在地性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及时总结经验。持续推进系统化建设,夯实城市数字化底座,加强安全产业集群建设,守好城市安全生命线。
(责编:孙红丽、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