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6:09:52 来源: sp202411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当下经济工作,必须学深悟透、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我们要紧密结合新征程新实践新要求,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不断提高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效性和精准度,更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新发展理念源于发展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其理论研究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新发展理念”明确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关于新发展理念的论断和表述不断丰富发展,反映出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
从理论方面看,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原则的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新发展理念同样也具有鲜明的开放性。随着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也会不断深化。
从实践方面看,新发展理念是因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而形成的,是立足我国发展实际、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形成的规律性成果,也是奔着解决我国发展中的问题去的,深刻揭示了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面对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方面的变化,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必将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并更好用以指导我国发展实践。
可见,新发展理念顺应人类发展大势、引领时代发展潮流,其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随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们党不断结合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关于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也将不断丰富发展。
从三个维度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从目标任务看,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是站在更高历史起点上确立的,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从发展条件看,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蓬勃生机。从发展环境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在新征程上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紧密联系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三个维度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就要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我们党领导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就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就要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安全问题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做到居安思危,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积极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深化理论研究,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党的带领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深化理论研究、开展实践探索。经济学界要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认识理解和研究阐释,为以更加精准务实的行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比如,面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等局面,要把做好当下经济工作的主要发力点放在稳住经营主体上。广大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微观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研究,要围绕稳预期、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困难和问题等开展研究,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激发经营主体更大活力。
又如,面对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进程,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研究,要深入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强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同时,客观展示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总体回升的良好态势,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
再如,围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研究,要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发展路径等,推动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还如,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2020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研究,要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研究,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深化理论研究,为以更加精准务实的行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坚实学理支撑,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对不适应、不适合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行为要坚决纠正、做法要彻底摒弃,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6日 13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