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小绿化”内蕴城市治理“大智慧”

发布时间:2024-11-23 08:22:50 来源: sp20241123

  【光明时评】

  作者:屈群苹(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新发布的《深圳市立体绿化实施办法》引发广泛关注。办法鼓励深圳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积极参与立体绿化建设,符合条件的可申请补贴,最高每平方米300元。虽然市民在自家阳台上种花养草并不属于补贴奖励范围,但大家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深圳市市民家庭“最美阳台”展示评选活动。无论是经济补贴,还是评选活动,深圳着眼“小绿化”的实践探索蕴藏着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大智慧”。

  打造立体绿化,有利于拓展城市生态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宜居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直接、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城市绿化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绿化既要满足生态、经济、景观的要求,也要满足健康、安全、宜居的需求。立体绿化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绿量,为城市提供更多的植物光合作用场所,植物叶片还能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进一步净化空气,有效调节城市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居民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屋顶绿化、架空层绿化、墙(面)体绿化、棚架绿化、桥体绿化、窗阳台绿化、硬质边坡绿化……多种形式的绿化可以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打造绿意盎然的城市花园,形成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提升城市美观度和气质颜值。

  共建城市绿化,可以凝聚多元主体合力,提升城市生态美誉度。通过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中来,为城市绿化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性、艺术性和人文性,让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传统的城市绿化建设往往由政府主导,缺乏居民等主体参与,难以充分满足居民需求。近年来,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城市绿化理念逐渐兴起,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和需求,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民主协商的理念。立交桥上的粉红“瀑布”、道路旁绵延数公里的宫粉紫荆花带、沿着停车场栏杆蓬勃生长的簕杜鹃……点缀大街小巷的浪漫,让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和共享性更加“可视化”,并赢得了广大市民的点赞。鼓励和引导居民等主体参与其中,充分了解各群体对绿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制定绿化规划,打造符合社会公众需求的绿化环境,促进城市绿化建设提质增效。如此,也有利于增强各社会主体的主人翁意识,涵养全社会爱绿护绿意识,形塑绿色文明的城市风尚,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绿美深圳”是国际化大都市为城市发展老课题给出的新答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多年来,深圳从“绿化”入手,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城市治理思路,持续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无论是绿化还是大气治理,无论是优化路边摊综合管理还是完善电动自行车上路标准……城市治理中,每一项“小”工作都需要精细化,不断创新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和谐。

  近年来,各地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精细化治理。在城市绿化上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对垃圾分类、美丽公厕、环卫保洁等“小”事常抓不懈。采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管理方式,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渠道,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共同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未来,随着科技手段的持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样板将更加丰富,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2日 02版)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