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9:20:43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社 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就是‘强制’碳市场,以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就是‘自愿’碳市场组成。”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26日在北京说,“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赵英民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2021年7月,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就是我们说的‘强制’碳市场,选择了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第一个履约周期是2019年至2020年,第二个履约周期是2021年、2022年。”赵英民说,目前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各类社会主体可以根据有关规定要求,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并予以登记后,可以在市场出售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此前表示,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赵英民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后,国家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两个工具都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者既有区别、独立运行,又有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我们国家的碳市场体系。
今年2月,国务院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赵英民指出,《条例》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条例》重点就明确体制机制、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开启了中国碳市场的法治新局面。《条例》的出台对中国双碳目标实现和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通俗来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强制性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自愿性的。”赵英民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目前主要是具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法律义务的排放企业,也就是《条例》中说的重点排放单位,由政府向这些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并规定企业向政府清缴与其实际排放等量的配额,清缴完之后,配额盈余的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出售获益。配额不足的企业,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从而实现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政策导向,降低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降碳成本。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目的是鼓励各类主体自主自愿地采取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产生的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后,通过市场来出售,从而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赵英民说。
赵英民表示,两个市场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实现互联互通。《条例》规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购买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清缴其碳排放配额。“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的衔接,将更好地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激发绿色低碳创新动力,引导社会各方来共同参与减碳,从而推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