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正在热播 原著作者李娟:我的写作没有滤镜

发布时间:2024-12-24 04:19:42 来源: sp20241224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自5月7日在央视开播以来,关注度一路走高,网友热议的对象直指新疆北疆的壮美山河和边疆牧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卷。5月13日晚,该剧原著作者李娟在央视开播后首度露面,在阿勒泰一处牧场露天接受对谈直播,聊写作与自己的生活。

  她说自己的写作被误读为单纯的风情化描写,她的文字可能绕开了一些现实,把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现,但这么做不是在隐藏什么,更不是透过滤镜写作。她理解自己的写作,是以自己的方式反映人的处境与态度,所写的人物也都不完美,可能是表达方式的松弛感给读者以错觉。

  绕开一些现实,并非欺骗

  当对谈方、知名媒体主持人魏冰心问李娟,她的写作是否给大家带来一种田园牧歌的滤镜感时,李娟说:“很多美好的东西,我把它们写出来,我仔细想过,确实不是我真的要营造一种什么东西去让别人羡慕,而是这个东西它本身打动过我,我太震惊了,所以我要把它写出来和别人分享。我最初的写作就是这样子的。”

  她说:“可能是我绕开了一些现实吧,现实中丑陋的东西其实很多,但是那些东西不值一提,那些写出来除了煞风景外,真的不能给读者任何益处。这样去写作,并不是说我欺骗性地去写,美好的东西集中去展现,这是我的方式。你要说我只写美好,也不是的,你看我写的那些人物,没有完美的人物,每个人都有他的缺点,甚至是很讨厌的人。他们无论多讨厌,也都有可爱的一面,或者是可贵的品质。”

  记者注意到,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文秀从乌鲁木齐回到牧区小卖部后,找赊账的牧民要欠款碰壁,投稿到杂志社等不来回复,在磕磕碰碰中逐渐融入当地的牧区生活。男主角巴太因哥哥去世,从钟爱的县城马场回到牧区家中,要面对继承家业和嫂子改嫁的问题。两位年轻人共同面临着现代城市生活与传统牧区风俗的文化冲突。剧作并没有局限于展示优美的北疆自然风光,而是将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作为主线贯穿全剧。

  李娟的原作是散文,没有故事结构。剧作主创在保持原作精神气质的前提下,增加更适合剧集表达的人物线。该剧以作者李娟为原型,最终创作了女主角李文秀与巴太的成长故事。剧集保留了李娟描绘的诸多关键场景,如夏牧场的转场,都是直接取景自新疆哈萨克族的游牧场,完整地呈现了李娟原作描述中无与伦比的夏牧场美景。

  问题也由此而出,李娟的作品是否在滤镜式美化边疆生活?直播对话中,李娟还有进一步的解释。她说,她曾经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这对当初柔弱的自己是一种保护。就是明明很痛苦,还要笑着;明明很尴尬,还要装作无所谓。“没有别的办法去保护自己了,这是最后一层盔甲。不是说这样的写作就是有滤镜,这个事情是在隐藏什么,而是这也是另外一种真实。当你很弱小的时候,你很难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你必须装作和别人一样,你才能获取某种安全感,这个时候你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消失在人群中。”

  随着年龄增长

  感觉自己变得更强大

  对谈中,李娟说:“随着年龄增长,感觉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加自信了。在许多人感叹过去有更好时光的时候,我觉得现在比过去好。”

  李娟童年时期长期辗转新疆、四川两地,高中辍学后逐渐开始创作。对于辍学的原因,她所描述,是因为在英语考试前找不到小抄了,担心自己考不好挨骂,于是回宿舍把行李一卷就离开了。

  对谈中,李娟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小抄找不到,那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一个机缘,之前她一直有退学专心写作这个想法。当时她妈妈过得比较难,学校要交90块钱的阅卷费,她就坐车到妈妈所在小村庄,坐了很久很久去要这笔钱。然后她妈妈却对她说,给老师说一下,缓一段时间再交。那个时候她一下就崩溃了,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老师说这样的话,她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就觉得还上什么学呀,加上以前的决心,觉得上学太耽误写作了,赶紧卷铺盖走人,走之前给语文老师留了一封信

  如今的李娟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一种世俗意义上远离尘嚣的生活。不强迫自己写作,催过稿的出版社编辑她不再理会了,直播、遛猫、做手工、自驾,填充着她的生活。在李娟的公众号中,能读到这些与打工人相去甚远的日常。

  对谈者魏冰心告诉李娟,网友很想知道她现在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李娟说,每当某一天多出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说某人提出要见她,她就异常地紧张,惶恐不安。就觉得是一个天大的事,会让她觉得很痛苦,尽管觉得这个感受不太对。“可能就是现在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会把一些情绪一些感觉放大,这个是不正常的,也经常警惕这一点。”

  她说,她会隔三岔五地通过手机直播,和大家说说话,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相对嘈杂的世界里;有时候也和邻居说说话,避免语言功能退化;也会遛下猫,一次一两个小时。

  武汉晚报记者万建辉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