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0:30:43 来源: sp20241221
杨钺和她的剪纸作品。 受访者供图
柳叶纹、月牙纹、云纹、点纹、直纹、锯齿纹……北京市海淀区非遗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钺的手指纤细而有力,用剪刀的尖和刃在红纸上时而穿梭,时而点挖,准确而灵活,纸屑纷纷飘落仿佛也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无需起稿画图,杨钺下“剪”如有神,不一会儿,一张图案精妙、线条流畅的团花就展现在笔者面前。近年来,90后杨钺用行动扩大了剪纸艺术的影响,用创新延续着剪纸艺术的生命力。
杨钺自幼与剪纸结缘。6岁那年,她的父亲——国家级非遗项目扎燕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杨利平参加了一个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展览中也展出了一些剪纸作品。杨钺随父亲观展,一见剪纸,她就喜欢上了。后来父亲带她拜师学艺,师从京派剪纸艺术家张秀兰进行系统学习。杨钺一直将剪纸作为兴趣爱好,大学本科学的是理工科。在读大学期间,非遗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杨钺发现,从事剪纸不但可以获得可观收入,而且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于是大学毕业后,她坚定地选择剪纸作为一生坚守的事业,和父亲一样将非遗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
杨钺居住的北京市海淀区是教育强区,她结合青少年和老年学员的不同特点,研究开发适合他们的课程,把剪纸课带到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中,很受欢迎。她去学校上剪纸课时,同学们总是热情很高。杨钺教他们初步的剪纸技巧,比如剪人物的时候怎样把五官连起来,“孩子们想让我教他们剪一些动漫人物,我就教他们剪孙悟空、葫芦娃、黑猫警长等国产动漫角色”。老年大学的学员们都发自内心地喜爱剪纸艺术,杨钺教给他们一个图案,他们经常举一反三地琢磨和练习,这让杨钺惊喜。
“剪纸艺术的特点是非常灵活,能表现万物。”杨钺说。她也善于利用剪纸的特点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想。2022年的一台虎年元宵晚会上,杨钺现场完成电视剧《人世间》里周家的全家福剪纸作品,非常传神,引发全场观众赞叹。杨钺介绍,当时导演组想找一个非遗项目与演员们互动,后来选择了剪纸。她接到任务时只有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但作品最终惊艳了观众。“剪纸作品要有意义。”这是张秀兰对杨钺的教诲。杨钺秉持这样的理念,创作了不少现实题材作品,其中一幅还原了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生动感人;她创作的献礼北京冬奥作品,以冰蓝为底色,表达了“一起向未来”的主题。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杨钺的作品线条柔美流畅,飘逸灵动。她说,她在采用一些传统图案时,会有意无意地把线条细化,“因为相对来说,这样更现代、时尚,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时尚COSMO杂志曾邀请杨钺设计虎年生肖剪纸,参与虎年“贺岁好物”专栏设计。杨钺调整剪纸语言,比如简化传统剪纸繁密的锯齿纹,撷取其中传统的喜庆元素,将剪纸艺术与时尚产品和谐搭配又不喧宾夺主,大气不俗,十分具有现代美感。
最让杨钺自豪的,是她独具匠心设计的剪纸灯。有一次,杨钺偶然在台灯灯光的照射下,看到自己未剪完的作品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呈现出流转变幻的美。她由此想到中国古人就是把剪纸贴在窗户上,随着日出日落,看剪纸的光影变幻。杨钺得到启发,利用光源的不同大小和位置,把二维的剪纸艺术转换成立体的剪纸灯。她还创新性地将剪纸艺术与摄影艺术相结合,先制作了一幅衣柜面板大小的荷花剪纸,再以此为前景拍摄人物写真,其呈现出的国风之美令人过目难忘。她还探索剪纸装裱技艺,将剪纸作品与其他材料结合,比如在白绢扇面上设计敦煌宝象花图案,在光照下呈现的美感独特而丰富。“剪纸的生命力要靠光来赋予,把剪纸放进相框里,它就被禁锢了。所以我做了这些有关光影的设计。”杨钺说。
杨钺积极利用互联网传播剪纸艺术。她从不排斥剪纸网课,认为网课的特写镜头从上而下对准她的操作台,可以让学员通过大屏幕很清晰地看到教学和示范,有利于这项技艺的传播。她也常常利用快手等网络平台教大家剪纸,快手除了给予她流量支持,还帮她做视频剪辑。
将来,杨钺打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剪纸作品设计方面,还准备整理剪纸的各种资料,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阐述,做一个能著书立说的手艺人。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