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2:46:44 来源: sp20241115
一个正在酝酿中的旅游项目,近日成了网络上下的热门话题。
继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后,黑龙江镜泊湖景区计划于12月启动一个名为“流放宁古塔”的旅游项目,该项目试图还原清代流放犯人的历史场景。景区方面表示,届时游客可佩戴枷锁、穿囚服,体验“流放之旅”。此项目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该项目很新颖,是文旅融合创新的举措;也有声音指出,文旅营销不应拿历史苦难玩梗。
不得不承认,各地文旅近年来纷纷发力,一大批小众旅游地、旅游项目和文旅IP“出圈”走红。从文旅市场来看,游客需求正在向新奇有“网感”的特色IP项目靠拢;从旅游类型来看,体验式旅游、沉浸式旅游受到热捧;而从旅游质量和服务保障来看,也不乏各地文旅局长、官员干部出面推介与一线保障,“保姆式”“听劝式”旅游成为新亮点。在文旅赛道如此“卷”的现实下,结合爆款影视IP《甄嬛传》而开发“流放宁古塔”项目,可以看做是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借力热门IP发展文旅事业的一种积极尝试。某种程度上,很难一口断定是“大错特错”。
然而,“流放宁古塔”旅游项目刚一“曝光”就引起争论,也并非完全是“没事找事”。不论是历史上,还是史料中,抑或是《甄嬛传》里,“流放宁古塔”确实也与折磨、苦难、受罪等色彩有所关联。这提醒我们,如今发展文旅、创新文旅,不能停留于“眼球活”、“刺激活”,而越来越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技术活”。如何平衡好历史与现实、娱乐与真实等关系,是绕不过去的一道考题。毕竟,“文旅”二字,在前的“文”字,本身就蕴含着文化的内涵和底色。
从这个角度来说,各地立足地方实际,找准本地特色,积极创新文旅产业,说到底还是应当以文化和主流价值为内核,万不可顾此失彼、匆匆“上马”,否则就容易得不偿失,甚至深陷舆情。在这方面,有地方是吃过亏的。例如,曾经有景区推出“鬼子进村”“抢花姑娘”旅游项目惹众怒,这是突破了正确历史观和民族情感的底线;又如,有地方为了抢得IP发展旅游,争抢“西门庆故里”、“潘金莲老家”等引起热议,这有些把严肃学术问题沦为争眼球效应、抢旅游生意的嫌疑。就在前不久,还有景区推出抓住“野猪”免费带走的“徒手逮猎”旅游项目被叫停,这又衍生出靠新奇博眼球、忽略安全性和合规性的质疑。种种前车之鉴,就是因为在文旅创新中,找到了好特色、也打磨出了好创意,但是没有把握好细节与边界,剑走偏锋而遭到反噬。
总之,站在新的消费市场、消费趋势和服务热情的现实下,要尊重各地积极主动的文旅创新。与此同时,也要在创新过程中以主流价值和文化因子为底色,把握好创新的细节与边界。只有这样,才能在地方文旅创新发展、游客口碑效应和寓教于乐、以文化人之中,找到平衡点。
(责编:徐玉涵、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