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解读围场苗木市场趋势 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发布

发布时间:2025-01-10 09:24:51 来源: sp20250110

  12月3日,以“数字赋能指引未来”为主题的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在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举办。活动中,“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正式对外发布。

  围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是联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交通枢纽要道。县境内村、乡、县、省各级公路和国道错纵交汇,京通铁路穿境而过,承赤高速横贯东西,交通四通八达,为苗木运输及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围场县四季分明、夏短冬长无酷暑;降水集中、水热同季;南北差异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63-128天,年平均日照2577-2832小时,年平均气温-0.56℃,年平均降雨量300-560㎜。围场县境内培育出的苗木具有节间距小、树体美满、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等特点,深受北方苗木市场喜爱。

  近年来,围场县委、县政府为全面提升围场苗木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着力构建“种变苗、苗变木、木变树、树变景”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目前全县苗木基地规模达7.5万亩,存量苗木3亿株,树种多为油松、樟子松、云杉、五角枫、桦树、海棠、金叶榆等。现有从事苗木生产经营主体1056家,拉动1万余人就业。年销苗量达到9000余万株,产值近7亿元。

  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以“木兰围场”县域品牌建设为基础,采集春秋两季县域油松、樟子松、云杉等品种的3个级别容器苗、5个级别二级以上土球苗的交易数据编制。旨在客观反映木兰围场针叶苗木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以及生产经营情况,为市场从业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交易参考基准,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进而引领及推动区域乃至全国针叶苗木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油松是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耐寒、适干冷气候,耐干旱贫瘠土壤,寿命可达数百年。且树形优雅,四季常青,适于独植、丛植、纯林群植和混交种植等。根据木兰围场油松苗价格指数走势显示,在华北地区油松供应严重过剩的背景下,2023年木兰围场油松苗价格指数整体处于基期水平以上,在油松市场中地位逐步提升并受到欢迎。同时其走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月份以来油松苗春季行情开始,指数整体处于上行趋势,五一节假日带动需求持续提振,至5月触顶。5月份过后春季苗木行情减弱,指数开始高位回落,整体处于下行区间。6月份过后,油松秋季行情逐步启动,指数开始向上攀升并维持在年内高位,且伴随市场行情进行上下波动。截至2023年11月20日,木兰围场油松苗价格指数报1115.96点,相较于基期增长115.96点,增幅达11.60%。

  樟子松是一种珍贵的常绿乔木,树高一般可达15-25米,针叶四季常青,是沙荒地带重要的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因其根深喜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能力一流,被作为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从2023年监测数据看,3-4月中旬,由于油松、樟子松在用途方面具有较多的重叠性,进入春季苗木行情初期,油松苗市场热度较高,导致樟子松苗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指数趋势有所下行,4月末樟子松苗价格指数报959.55点,较基期下跌4.05%。4月中旬-5月中旬,指数触底反弹,随着油松指数达到峰值,油松市场份额开始减少,樟子松逐渐占据市场主流,樟子松指数开始触底反弹,价格指数报1130.78点,较4月低点反弹17.84%。5月下旬-9月下旬,春季苗木行情过后,指数有所下跌,且伴随着秋季行情开始,油松苗再次率先占据市场主流,截至9月末,樟子松指数报856.70,较基期下跌14.33%。9月末-11月末,油松逐渐退出苗木市场,樟子松再次成为市场热门。分析认为,作为木兰围场的主要销售树种,樟子松苗销售会受到油松苗销售的影响,未来各苗木企业可根据油松市场热度及时调整樟子松苗售卖。

  云杉是松科云杉属乔木植物,耐干燥寒冷,生长快,适应性强。云杉木材黄白色,较轻软,有弹性,可作建筑、飞机、枕木、电杆、舟车、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干可割取松脂。根、木材、枝及叶均可提取芳香油,树皮可提烤胶,应用十分广泛。

  从监测数据看,不同于油松、樟子松苗,云杉苗价格指数整体走势较为独立,3-8月,由于全国云杉供给量相对过剩,云杉苗指数波动较小,指数总体维持在1000-1100点上下浮动,8-11月,指数下行并维持在900-1000点之间震荡,进入秋季行情后,全国天气转冷,北方常用耐寒性树种油松、樟子松占据苗木市场主流,云杉市场份额受到影响,指数震荡下行。

  未来,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将联动国家级苗木价格指数体系,构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编制《新华·中国(围场)林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打造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围场样板,助力围场林业产业稳步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