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发布时间:2024-11-25 06:38:02 来源: sp20241125

  一边是企业需求不断增长,一边是人才供给不足、培育相对乏力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阅读提示

  数字赛道不断拓宽的背景下,技能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较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等。专业人士建议,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和人才激励政策改革,缓解数字人才短缺难题。

  最近,北京、天津、浙江等地陆续出台政策,加速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缓解数字人才短缺难题。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就如何加快培养数字工匠,记者近日多方采访。一些专业人士建议,打造“龙头数字企业+职业院校”的数字工匠学院建设模式,探索“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推动企业实施数字技能人才与行政管理人员横向交流与纵向晋升制度;以“实战+认证”持续规模化推进各类数字人才工程师培养认证。

  数字人才短板亟须补齐

  据了解,数字工匠指的是既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融合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在2500万~3000万人,未来将有力带动相关职业人才就业。在人社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标注的97个数字职业占到职业总数的6%。这些数字职业主要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领域。

  年华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专员向德美告诉记者,全国大数据行业就业市场较为活跃的城市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这些片区大数据就业市场虽较为活跃,但人才供给仍相对不足,人才短板亟须补齐。

  据了解,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数字人才短缺的情况,数字赛道不断拓宽的背景下,技能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较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等。

  对此,福建省晋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鸿斌指出,目前数字工匠培育尚未形成合力。同时,校企孵化环境存在短板,未形成产教融合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少地方的工匠学院、技工学校、职业院校、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培训的岗位和工种还仅限于数字车床、通信线缆、编程设计等少部分专业,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产教融合共育人才

  “我们已经跟有的学校合作,采取产教融合的模式培育企业需要的数字人才,这种合作已经超过10年。”金山数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李爱华告诉记者,她所在公司对于数字人才有着极大需求,公司不断深化校企合作解决人才之渴。

  李爱华告诉记者:“9月22日,在珠海市‘行行出状元’报告会上,我们公司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签约成立工匠学院,进一步加大数字人才培育工作力度。”

  由于各企业对数字工匠的需求不断增长,李爱华建议,各级工会可以依托区域内龙头企业,并联同高校、职业院校等加速建设数字工匠学院,从而培育出不同级别、不同形式、不同领域的专业化数字工匠人才。同时,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即大一自然班+大二岗位班+大三项目班,例如在大三项目班,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由企业导师带领进行岗位专业实训,从而使数字工匠的培育更切合企业需求。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综合事务部主任、工会副主席郭敏认为,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协同教育部门、企业、高校建立数字化实操实验室。实操平台可以建在高校,也可以建在企业,统一调度使用,将实操课程纳入高校学生的教学计划中,将实操经历和成绩与毕业证的发放关联,“这样在大学期间,就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势必会加快科技型人才的培养,缩短企业再培养周期。”

  打造数字工匠成长沃土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大数据人才成为贵州数字经济“狂飙”的核心要素资源之一。

  对此,长期关注数字经济的向德美表示,贵州通过一系列人才政策为大数据人才提供匹配项目和保姆式服务,吸引各地大数据人才涌入贵州。“比如,贵州省总工会发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和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结合大数据产业发展现实需求,连续多年举办省级技能大赛,为大数据人才提供展示自己、切磋技艺的舞台。”

  浙江东通光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严惠良告诉记者,这些年,公司一直围绕产业数字化开展工作,以“业务-流程-组织-IT”的主逻辑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同时以线缆行业高度定制化为特点开展智能化改造等。“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工会十分关注数字人才培养工作,并给予评优倾斜。公司在产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涌现一批数字化方面优秀人才,有52名职工入选区‘千名技能人才’项目,让大家在数字化赛道上更有干劲。”

  “将数字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建立与数字人才等级相挂钩的薪酬制度,完善税收、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吴鸿斌指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深化人才激励政策改革,探索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落实兑现数字经济专项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

  李爱华建议,各级工会还可以考虑依托各科技园区、数字经济协会、龙头数字企业等组织和相关单位,组建一定规模的各级数字经济产业工会,构建上下贯通的数字经济产业工会体系。数字经济产业工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后,有助于数字工匠、数字企业、数字工匠学院之间通过各种平台开展交流学习、交叉培训等活动,自上而下地横向打通不同工种、不同企业职工、不同数字工匠学院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工人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