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创新谈)

发布时间:2024-11-26 00:08:31 来源: sp20241126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为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打通技术创新成果在应用环节的堵点,将助力科技创新更好赋能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福建施行《福建省促进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湖北武汉提出“对市场首用择优给予支持”……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政策举措,为首台(套)装备等加快应用保驾护航。

  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往往指那些在国内已经实现显著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在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和竞争优势的创新产品。一系列政策聚焦“首创”产品推广应用,意义重大。

  这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形成“正向循环”的必要之举。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势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发“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就更为不易。创新产品问世之后,只有投入市场、形成收益,才能增强研发的可持续性,也才能让产品通过应用环节的反馈不断升级、完善、迭代。反之,如果创新成果市场化转化较慢,企业的创新动力也将受到影响。

  这也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存在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由大到强、由全到精,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合力攻坚。只有自主创新成果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得到应用、逐步成熟,产业链的整体实力才会逐步提升。

  从过往实践看,应用环节往往是“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研发推广的突出“堵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下游用户存在“不好用”“不敢用”的顾虑。

  打通堵点,要聚焦“降低风险”优化制度设计。但凡创新,都有风险,应用创新产品也不例外。特别是一些重大技术装备,单台(套)成本很高,对用户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从国际经验看,对广泛的商用领域用户,不少国家通过商业保险机制分担用户风险,提高用户使用意愿。2015年,我国开始实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今年出台的《意见》,重点在扩大保障范围、优化保险费率、完善申报流程、调整概念内涵等方面做了创新,力求通过应用带动首台(套)等迭代更新,直至形成成本竞争优势。《意见》的落地见效,有望助力创新产品突破初期市场信任不足导致的应用瓶颈。

  打通堵点,要围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打出政策组合拳。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国有企业带头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积极提供应用场景、试用环境,目前已有60多家中央企业建立了创新产品采购绿色通道。一些地方、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关举措。下一步,应继续加大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等支持力度,为创新产品提供更多机会。在加强采购环节监管的同时,有关部门和企业还应健全容错免责机制,让一线决策者更能放开手脚、勇于“尝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为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打通技术创新成果在应用环节的堵点,将助力科技创新更好赋能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6日 19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