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23:51:00 来源: sp20241229
李伟汉(后排左三)和父亲(前排左一)在祖籍地。 受访者供图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来自一个典型移民家庭的李伟汉,从小在荷兰长大,曾远赴万里来到中国寻找自己的根脉。如今,由李伟汉创始的中华家脉公司正帮助更多海外华人寻根寻亲。
我从何处来
李伟汉今年46岁,从小在荷兰出生长大,来自一个典型的印尼华人移民家庭。李伟汉六岁读小学时,一个同学说:“你的眼睛很奇怪,和我们的不一样。”李伟汉十分难过,回家后向母亲询问:“为什么我们和别人不一样?”“你记住,我们的祖先是中国人,我们要为自己的根感到骄傲。”母亲的回答让李伟汉停止了哭泣。
“我的祖先100多年前就离开了中国,那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会自称为中国人,而不是荷兰人或者印度尼西亚人?我到底从哪里来?”为了解答心中的疑问,2004年,李伟汉决定到中国发展,希望通过一种落地生活的方式去了解关于中国的一切。同时,李伟汉对家族历史的追寻也没有停止。
李伟汉掌握了两条关键的寻根线索:墓碑和远房亲戚。传统印尼华人的墓碑上都会刻有他们的祖籍地。李伟汉的曾祖父在印尼的墓碑提到了一个地名珠山。2008年,李伟汉联系上了一位居住在厦门的远房亲戚,在亲戚的带领下,李伟汉踏上了实地寻根之旅。
这位远房亲戚将李伟汉带去了距离厦门80公里远的一个漳州农村,那里是李伟汉曾外祖母的老家。当他们刚刚踏入这个村庄时,李伟汉的心中充满了好奇,但并未感受到自己与这个地方有情感连接。然而,当他踏进村里的祠堂门槛,看到祖先的牌位时,一种奇妙的情感突然从内心深处涌起。“当我在祠堂里面看到祖先的牌位时,我突然意识到,200年以前,我的祖先也和我一样,站在同样的位置,望着同样的方向。”李伟汉回忆道。
李伟汉忘不了带父亲回漳州扶摇村(原珠山)寻根时的一个瞬间。初入扶摇村,李伟汉感到父亲与家乡仍然明显存在距离感。数小时后,李伟汉同父亲在一位远亲家中享用午餐,当父亲尝到当地特色面时,李伟汉发现,父亲突然坐直了身子,眼睛里闪过一道光。“爸爸说,这个面竟然跟他妈妈常做的面味道一样。爸爸的祖先离开中国已经超过百年了,但当他吃那碗面时,终于有了回故乡的感觉。”
桥接万里情
和李伟汉一样,在意自己来自何处、想要知道祖先故事的海外华人非常多。在这种朴素的情感连接诉求中,李伟汉发现了商业机会。2012年, 李伟汉成立了一家名叫“中华家脉”的公司,这个公司专门帮助华人寻根和寻亲。
中华家脉主要提供两部分服务。第一部分是定制化服务,包含两类产品,故乡亲人的调查报告和一次回到故乡的旅行服务。亲人调查包括:祖先是谁?为什么移民?如何移民?中国亲戚还有谁?以及家族遗产状况等等。第二部分是网络平台开发建设。网络平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数据库,把中华家脉族谱、碑文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存档,在数据库中,可以在线搜索到2万本族谱;二是刻画家族树,用户可以将他们找到的关于家族历史的故事、照片等放在家族树中。
李伟汉对一次陪客户下村的经历印象深刻。寻根者叫莱斯利,40多岁,是一名多米尼加裔美国人。她的外公则是20世纪30年代从广东移民到多米尼加的中国人。莱斯利虽然有着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但对中国了解很少。小时候,每当她问起外公故乡的事情,发现外公总是会回避,这激发了她的好奇心。莱斯利最开始委托李伟汉寻根的时候,非常理性,她说:“我只想知道外公为什么离开祖籍地,其他方面的事我不太在意。”然而,在寻根之后,莱斯利流着泪告诉李伟汉,她终于理解了外公的沉默,理解了回家的感觉和意义。
莱斯利的外公离开家乡以后便再也没有重返,弟弟和母亲相继离世是外公心中永远的痛,谈论家乡像揭伤疤一样。莱斯利外公的经历是华人离散的缩影,背井离乡求生路,虽有人再也没能返乡,但名字留在祠堂、墓碑和族谱上,供后人回望。李伟汉说,中华家脉成立的目标之一是建立桥梁,连接亲人之间的内心和情感。
漫漫亦灿灿
寻根之路常常充满困难,语言是一大障碍。许多海外华人不会说中文,提供村子的名称往往只有字母拼写,但同音不同人、同音不同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位澳大利亚华人想寻找曾祖父在华历史,他的曾祖父名字发音为“Zhou Jucai”,调查的结果找到了两位“Zhou Jucai”,这两人一位中文名字是“周聚财”,另一位是“周聚才”。一位印尼华人远祖曾住在福建省漳州的一个小村子,这位印尼华人只记得这个小村子旁边有一座名字为“TJOA MABIO”的庙宇。找遍历史资料,李伟汉的团队也无法确定这个庙的中文名称。很久之后,他们才发现这些词是闽南语的译音,指的是“蔡妈庙”。
李伟汉团队深入了解移民历史后,建立了中文、英文、闽南语、粤语、客家话、荷兰语等语言之间相对应的数据库。
在城市化背景下,寻根依据的消失也给李伟汉的寻亲之路带来困难。李伟汉说:“六年前,有一个印度尼西亚人来寻根,在我们带他回了祖籍地的一年后,那个村子就全都被拆掉了。”这件事促使“中华家脉”想把各种村子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在线保存,“对坟墓、老屋等做一个在线的保存。这是我们做寻根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于未来,李伟汉谈及数字化寻根道路,“AI工具让我们记录数据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我们正在建立寻根的数据平台,降低寻根的门槛,帮助海外华人自己找到家的方向。目前这个平台在中国的数据主要集中在南方,我们想要将这一范围扩大到全中国。”此外,“中华家脉”试图吸纳更多年轻人,搭建年轻人的寻根社区,“让海外的年轻华人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也让中国的年轻人知道海外华人是什么样。”
李伟汉相信,科技赋能与新鲜血液的注入,“中华家脉”帮助华人寻根之路将“漫漫亦灿灿”。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