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6:49:11 来源: sp20241122
穿过明亮的玻璃大厅,拾级而上,便进入了一片室内森林,靠窗而坐,在沈阳市大东区时代文仓城市书房里徜徉书海,是沈阳市民陈怡颖的惬意时光,“坐在这里看书,别有一番意境”。
如果不是书房外的中央广场上保留着一段旧时的铁路线,停靠着一辆充满历史感的蒸汽火车头,少有人知,这座将时尚与文艺融为一体的城市书房,曾是东贸库的一间旧仓库。“东贸库始建于1950年,是沈阳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沈阳市大东区文旅局局长佟彦慧说。
近年来,沈阳市依托历史建筑的文化底蕴,将闲置资产打造为公共文化空间,力求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人为本,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厂房被注入历史、工业、科技等元素,打造成新的文化地标。截至今年7月,沈阳市已建成26座书房、120间书屋,总藏书达81.37万册,累计接待读者超千万人次。
走进时代文仓城市书房,5500平方米综合性的文化空间内,依然保留了当年仓库的“骨骼”。超高的房屋举架,上方是裸露于外墙的木桁架,与空中栈道平行交错,下方则是整齐的书架、绿色盎然的植物迷宫,共同构成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这里还有沉浸式阅读太空舱、文仓小剧场和精品咖啡馆等,业态多元丰富。
时代文仓城市书房相关负责人王子琦介绍,这里已成为沈阳热门打卡地,也唤醒了很多“老沈阳”的工业记忆。“爷爷一辈是工厂工人,给我讲过许多老厂房的故事。”陈怡颖说,“厂房过去储存着物资和粮食,现在是知识和精神食粮的宝库。”
在沈阳这座老工业基地,一大批老厂房、老建筑正在依托城市更新“重生”,在延续历史遗光的同时,蕴含着新的文化活力。
在和平区,由锅炉房改造的呐喊书店隐匿在一座老旧小区内;在浑南区,废旧厂房“焕新颜”变成了莫子山书房,特色台灯、充电宝、轮椅等擦亮“服务读者”名片;在铁西区,奉天记忆书房仍保留着老车间的红砖结构和老物件,诉说着工业文化的故事……
偌大的旧仓库、陈年的老厂房、黝黑的锅炉房,这些曾经与沈阳共同走过的“老朋友”,经过城市更新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者刘艺淳、武江民)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