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56:07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网 济南8月27日电(于海涛 孙婷婷 李欣)在山东科技大市场专班工作人员巩耀亮手中最新一期的“山东好成果”专报上,全球最大直径智能化盾构机“山河号”正式下线、全液压推土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无极变速智能拖拉机实现全系列产业化、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实现国产化替代等5项成果入选。
遴选发布“山东好成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是山东省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山东好成果”累计吸引国内外5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重点企业现场参与,27万人次线上参与,达成合作意向70余项,意向投资金额超9.4亿元人民币。
除了“畅渠道”,“聚合力”“优模式”“促发展”“建平台”均是山东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发力方向。在此框架下,作为唯一同时承担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科技奖励改革和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省份,山东不断厚植人才、平台、生态“沃土”,培育科技创新“参天树”,重塑发展优势。
大刀阔斧“破四唯” 旗帜鲜明“立新标”
“既要大刀阔斧地‘破’,更要旗帜鲜明地‘立’。”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孙海生曾在山东省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上表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破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已成广泛共识,然而破了之后立什么、怎么立?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2024年出台的《山东省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山东明确了4类人才的试点任务和成果形式,分别是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攻关任务类人才、基础研究类人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此外,山东还确定了20家试点单位,覆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力争在不同层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
其中,山东大学等4家单位为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攻关任务类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针对这类人才,山东大学设立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等“特区”。在“特区”内,该类人才在职称晋升和人才评价等方面建立了原创突破、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等多元评价机制。
基于此,在研究生求学期间便致力于解决工程地质预报技术难题的刘斌,成为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特区”一员。鉴于刘斌在解决地质预报技术难题和成果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在职称评价中破格提拔为教授,并在科研设备、物理空间等科研支撑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如山东大学一样,多家试点部门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锐意改革创新。其中,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特殊人才晋升机制,开辟破格认定通道,10名“90”后优秀博士晋升至副高岗位,19人因贡献突出直接聘用至高级岗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则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把撰写行业诊疗规范或指南、开展新技术、抢救疑难危重病例等纳入临床业绩成果范围。
“破”“立”之间,山东省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底,该省遴选国家和省级海外科技人才276人,认定泰山系列人才473人,现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16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超过2100人,活跃在创新一线外籍专家约12000人。
科技奖励改革深度推进 青年科研人员崭露头角
自2022年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增设了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2022年度-2023年度,共有20名青年人才获奖。临沂市费县的“80后”冯中正是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获奖人员之一。为解决国内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无药可用的困境,冯中及团队日以继夜突击两年,攻克了原料药易氧化、生物样品稳定性差等系列技术难题,研制出国内首仿独家品种盐酸沙丙蝶呤片,缓解了国内患者的用药之急。
此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定向奖励实施办法(试行)》中明确,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科技人员和团队,定向增加奖励名额,让奖励导向更“明”。山东还重新划分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评审组,按照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人才和成果特点,分别制定完善评审标准、创新评审方式,让评审方式更“实”。
打通堵点畅通渠道 供需“大超市”显担当
“让买成果、卖成果、成果路演、评估、拍卖、创投风投机构,都汇聚到山东科技大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生态化’服务。”孙海生曾这样解释山东科技大市场的功能定位。
2024年6月,山东科技大市场投入使用,目前已聚集高校、科研院所150余家,成果交易机构320余家,金融服务机构50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170余家,征集科技成果5700余项、技术需求1500余项,已成为科技要素高度集中、高度活跃、高效流通的“大超市”。
7月25日,山东科技大市场绿色低碳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发布路演活动在济南举行。郭洋 摄甫一启用,山东科技大市场便对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的成果进行路演。而这家“大超市”更是将长远目标定位为打造科技要素资源汇聚配置的“大枢纽”,加强黄河流域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区域的交流互动,形成立足济南、服务全省、辐射黄河流域、链接国际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网络,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孔祥荣看来,山东省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啃硬骨头”的阶段,要攻坚克难打破人才评价、科技奖励等观念和制度藩篱,不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并鼓励青年人才走上前台,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下一步,山东可着力探索区域性科技平台合作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打通科技成果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与此同时,孔祥荣认为,基础研究仍是山东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应加强创新策源地建设。“在算力时代,山东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孔祥荣称,除在改革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方式上再发力,完善四级实验室体系外,山东应重点做好高端人才引进,尤其是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