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根曲线反映出中国经济质的变化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2024-11-22 04:30:57 来源: sp20241122

  越是艰险越向前

  2023年,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一年,更是砥砺奋进应变局开新局的一年。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岁末将近,回望中国经济走过的这一年,倍感艰辛不易,也更觉成就非凡。

  2023年,全球经济蹒跚乏力。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全球经济全年预计增长2.9%,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2010年至2019年的历史平均值3.7%,甚至也低于2022年的实际增长。

  “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部需求走弱,我们出口的压力就会明显增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研究室主任杨长湧一语道出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2023年,总需求不足矛盾凸显,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难度加大。

  “和以往常态化、周期性的复苏相比,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过程会有波动、时间更漫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从2009年起就开始担任新闻发言人,长期与宏观经济数据打交道,让他对经济形势变化更敏锐,感受也更深刻。

  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但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活跃度减弱;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进入四季度,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明显。

  如何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中国经济给出了新的回答。

  精准发力 稳住经济基本盘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是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挑战。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一大批瞄准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的政策举措在今年出台。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助力扩大内需。伴随着一个个提振消费实招频出,消费热情被点燃,彰显出中国14亿多人超大市场的韧性与潜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供给水平和质量。各地今年围绕着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锻长板,补短板,产业链更趋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提振市场信心,民营经济是关键,一条快速推进的时间线,见证着宏观政策落地的精准与高效。

  信泰集团是福建晋江一家老牌纺织企业,今年随着订单恢复,企业打算采购新设备提升产能,但要一下子拿出上千万元资金,让艰难挺过了三年疫情的企业犯了难。

  今年7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此后一个月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接连出台支持民营经济政策举措细则。8月30日,福建追加全省工业技改扶持资金,80%以上投向民营企业,信泰集团先后共有1075万元的专项技改贷款获批。

  老旧的厂房来不及翻修重建,资金立刻投入智能设备升级改造。12月初,记者来到信泰集团采访时,三十台崭新的数字化经编机已经完成组装调试,在建于上个世纪的老厂房里,全新的智能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企业负责人蔡文榜说,现在自己从早上的7点多到晚上手机不停响,基本都是在催货,虽然忙点累点,但心情很好。

  “看到了希望,整个企业的信心更足了”。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楼里,新组建的民营经济局与外资司的办公室紧挨着,两个司局的工作人员笑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和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的数量达到了706.5万户,同比增长15.3%,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6586户,已经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连续9年总量超1.3万亿斤。农业生产赢得来之不易的丰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同时,各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综合司司长袁达告诉记者,根据对100多项经济指标的跟踪监测,其中有80%左右已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将名列前茅,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以变应变 开局之年气象新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地缘政治、能源安全等问题突出,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世界再次站在了历史演变的十字路口。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坚定战略自信,精准施策,以“中国之治”应对“世界之乱”。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蕴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风高浪急,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在2023年,牢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就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在开局之年,清晰地划定了航线,给定了坐标。”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地以新思路新办法应变局,下出了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在国内百强县之首江苏昆山,蔡志承所在的企业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过去的主打产品手机显示屏因国外市场萎缩,销量大幅下滑。

  “以前一天出货要装200多集装箱卡车,上半年下降到只有四五十车,发愁,头发白了不少。”

  困则求变,企业将眼光转向国内市场,重新寻找商机。他们发现随着国内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车载屏加快更新换代,于是调整产线,开始为国内车企特别是新能源车企做配套,研发部门也由过去按屏幕尺寸大中小分组改为按汽车品牌分组,随时响应客户需求。

  “过去一个月能开一次新品研发会就不错。现在每周开一次,会议室都排满了,不提早订就抢不上。”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正展示出它的独特魅力。2023年,搭载国产高端芯片的新品手机横空出世,立即引爆市场,需求牵引下,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产业加速成长,一个个新领域,一条条新赛道,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世界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但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坚定不变。山东港口青岛港今年新开通了19条国际海运航线,其中18条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西班牙语和东南亚等国家的一些“小语种”外语正成为港口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的热门课。

  出口火爆的不只是“新三样”,如今,一般贸易在整个进出口中的比重已达到80%左右,中国产业正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也让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均衡,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在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室主任魏琪嘉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三条分别反映全国工业生产效率、重点新产品发展、创新驱动指数的直线持续向上增长,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这三根线分别对应着质量、效率和动力,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质的变化。从它们的走势上看,都保持了持续增长。这也表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下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事非经过不知难。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成为备受瞩目与期待的一组关键词。

  越是艰险越向前,这就是中国。即将成为过去的2023年如此,未来,依然如此。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岳群 吴勇军 张艺瑾 杨曜语)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