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广州共议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与生命过程

发布时间:2024-12-15 12:20:24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广州9月11日电 (记者 王坚)“2024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与生命过程”高端学术沙龙11日在广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共同探讨冷泉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发展。

会议现场。王坚 摄

  会议现场,苏纪兰、张偲、包振民等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钱培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李超伦等知名专家围绕“深海冷泉环境特征及生态效应”“深海冷泉化能生态系统与生命演化”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当前冷泉生态系统在生态、地质、能源、地化等方面的最新科研进展,展望冷泉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谋划下一步深海科研探索方向。

  深海冷泉是美国科学家于1983年首次在墨西哥湾发现并确定,指海底沉积界面之下以水、碳氢化合物、硫化氢等为主要成分的流体从深海底溢出的现象,冷泉泛指这些现象和伴随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及其所形成的产物。

  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介绍,冷泉生态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以太阳作为能量来源,冷泉生态系统以碳氢化合物和硫化氢作为能量来源。由于深海冷泉具有高压、黑暗、低温、化能合成的基本特征,存在以化能自养微生物为初级生产者的食物链,衍生出群落结构独特的冷泉生态系统,造就了“深海沙漠的绿洲”,拓展了深海极端环境下生命的潜在界线。

  会上,张偲作主旨报告《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他指出,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是研究冷泉环境本底、揭示生态规律并预测未来趋势的重要工具。

  张偲介绍,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将聚焦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化能合成作用,掌握深海底甲烷“源-汇”规律,以期解决冷泉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发育动力机制,极端生命演化等前沿科学问题,助力掌握深海烃类能源开采前、开采过程和开采后环境变化及其效应。

  记者从现场获悉,目前,全球对深海冷泉研究仍然十分缺乏。针对当前研究现状,此次沙龙活动主要聚焦深海冷泉环境特征、化能生态系统与生命演化规律,共同探寻冷泉化能生态系统与生命演化的基础科学问题与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重大科技任务局、广州分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及其老科协承办。(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