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2:57:18 来源: sp202411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系统全面、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三农”规律认识的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等重大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做好“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立足国情农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政治和战略高度看待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在战略定位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在战略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明确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战略重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强调“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在战略保障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强调“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这些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方略、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充分体现了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和居安思危的底线意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树立大食物观,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供给和市场不出问题,端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农民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反复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强调“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些重要论述,饱含着真挚的人民情怀,生动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始终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全局角度,系统谋划部署乡村建设。在建设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在建设重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强调“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在建设取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建设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强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反复提醒“不要头脑发热,不顾农民意愿,强行撤并村庄,赶农民上楼”。在建设原则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这些重要论述,系统阐明了乡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为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始终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农村改革,为农村改革把舵定向。在主攻方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在方式方法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必须保持历史耐心,看准了再推,条件不成熟的不要急于去动”,强调“对涉及土地、耕地等农民基本权益特别是改变千百年来生产生活方式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在底线红线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改革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重要论述,系统阐明了农村改革的战略方向、战术策略和底线原则。乡村振兴越往前推进,越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坚持先立后破、守正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动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落地见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反复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注重压实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强调“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注重健全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注重夯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强调“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重“三农”、促振兴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有战略层面的长远谋划,又有战术层面的具体指导,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思想宝库。在“三农”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和解决办法。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本领和政策水平,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扎实有力推动“三农”领域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奋力开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新局面。
(作者为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4日 1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