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7:08:19 来源: sp20250107
立秋过后,北京已浅露秋意。同济大学施裕丰教授和好友搭档马文江,与北京的新药研发服务机构洽谈完下步工作,乘高铁连夜赶回上海。
他俩一起创立的施江生物正在研发全球首款有望治愈脑胶质瘤(脑癌)的一类创新药。不久前,项目在上海普陀区和长三角国创中心的联合支持下,成功拿到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将用于脑胶质瘤临床前候选小分子的开发。2025年,这款创新药将正式进入临床测试阶段。
2019年,施裕丰成为全球首个发现脑胶质瘤干细胞上的可成药线粒体靶点的人。肿瘤干细胞是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复发难治的根源,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有效药物。
这也意味着,创新药的研发有了支点!然而,从实验室突破性成果到市场化药品的道路,远比想的要艰难得多。资金、技术和市场等资源的匮乏,让施裕丰团队的项目一度停滞,甚至有夭折风险。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来持续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如何用好?如何用在痛处、用在关键?创新的主体——企业最有发言权。
普陀区找准施江生物的痛点。在施裕丰的初创团队里,多的是和他一样的科学家,少的是全方位保驾护航的市场导向型人才。缺资金是他们面临的头等大事。
“怎么拉资金?普通路演效果不太好。不妨创新形式,办个专场路演,讲个通透。”
“路演的观众要多请一点,不仅投资人,政府相关产业部门、政策对口部门也要一一请过来。”
在普陀区资本公司、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区商务委、桃浦镇等多家单位的集中头脑风暴下,有了一场新颖的专场路演,施江生物这一前瞻性硬核项目的价值也因此被知晓。
“有望成为潜在‘核爆点’!”长三角国创中心的专业项目团队这样评估,作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一年研判论证近1300个科创项目。
专场路演一击即中。路演当天,施裕丰就争取到来自政府基金、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资意向。不到3个月,3100万元组合资金扶持悉数到位。有了这笔资金,在临床测试前,团队可以全力安心做转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做出部署,“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
在普陀区桃浦镇党委书记吴晨海看来,提升生命健康产业的科技浓度、着眼潜力股,是激活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桃浦镇主动腾挪李子园大厦内近5000平方米载体空间,支持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打造生命健康孵化基地。
在孵化基地,设有投资额近10亿元的同济科技园生命健康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实验动物中心科研资源等高校资源将通过同济科技园普陀园精准链接供给生命健康企业的研发所需。
此举是上海全市首创,为更多生命健康产业创业者送去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不论是新药研发,还是医疗器械研发,绕不开的就是实验动物、大型设备。”同济科技园普陀园总经理孙鸿岩介绍,在园区的精准对接下,开放、共享高校的资源给到企业,切实深化科技领域改革。(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丁婉星)
(责编:王仁宏、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