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发布时间:2024-11-24 15:01:59 来源: sp20241124

  图①:黑龙江工人驾驶农机作业。   陆文祥摄(人民视觉)   图②:江西小学生体验采茶劳动。   林海宾摄(人民视觉)

  江苏连云港港口全景航拍。   文云飞摄(影像中国)

  用双手,我们可以创造什么样的世界?答案在丰收的田野里、满载的渔船里,在深海的“蛟龙”与太空的“天宫”里,也在新时代壮美的画卷里、劳动者歌以咏志的音符里。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让我们用文艺之笔,抒写劳动者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诠释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并以此向坚守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编  者  

  

  写农人农事  为劳动而歌

  单小花

  身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西吉县的一位农民,劳动是我最熟悉不过的事情。劳动就是我的生活。

  麦黄六月,这是农人最辛苦的一个月,也一度是我最难熬的一个月。每天天还没亮,我就起来烙馍,烧茶,磨好镰刀,准备去地里割麦子。到了麦地,俯下身子,一手抓着麦子,另一手握着镰刀,一步一步地向前赶。骄阳射在背部,如火球在烧,射在脸上火辣辣地疼,汗水很快就浸透了衣服。中午回家后,顾不上缓一会儿,赶紧给牛羊添草饮水,然后洗手洗脸,给一家人做饭。吃完饭就得再去地里,头脑昏昏沉沉的,险些栽倒。走到麦地,一阵山风吹过,麦香扑鼻而来,看着麦子喜人的长势,我的疲劳瞬间烟消云散。麦子随着舞动的镰刀一排排地倒在地上,我弓着身子,把它们扎成个,十个一码,看着码好的麦子如骆驼队一样,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这些忙碌的生活,磨炼了我的意志,也为我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一段时间里,因为繁重的生活负担,再加上遭遇家庭变故,我身处低谷,心情憋屈难受,感觉有好多话要说。于是,我拾起多年没有动过的笔,开始写日记。因为日久生疏,很多字不会写,我就用拼音代替,还写了不少的错别字。把心中的不快写出来后,心情一下子轻松了,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从此以后,我白天干活,晚上陪孩子写作业时,就开始边看孩子的课本学习字词,边写日记。我不仅体验到久违的读书写字的快乐,也从中获得生活下去的勇气。

  在一位为我看病的医生鼓励下,我拿着自己写的文章,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西吉县文联办公室的门。文联老师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不仅看了我的文章,而且将其整理成电子版,推荐给杂志刊发。很快,我就在杂志上看到自己写的文章,还收到了400元的稿费。我像个孩子似的开心地跳了起来,那是我第一次收到稿费,当时我在挖蒲公英补贴家用,挖一天才能卖20多块钱,这400元稿费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肯定。

  读着写着,我的精神世界日渐充盈起来。家里的牛羊鸡狗,地里的荞麦洋芋,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成了我的写作对象。文章陆续在自治区内外各种刊物发表,我也先后加入县里和自治区作协,还被推荐到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习,出版了合集和个人作品集。2016年5月13日,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来我家慰问,她对我说:“文学让你走出了小村子,使你内心明亮,面对苦难你没有倒下,而且活得很有尊严。”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照亮生活。身为农民作家,我有责任讲好农村故事,说出农民心声。我没有太多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但希望能如照相机一样,实事求是地写,写出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我最想写的,无疑就是身边的农人农事。农民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从不因生活的磨难而失去勇气,也从不自暴自弃,他们凭着毅力凭着韧劲,突破艰难险阻,绽放自己的生命活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如今,虽然机械化代替了牛耕地,但农民们依然闲不住,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我的作品很多都是写生活在西海固大山里男女老少的故事。每篇作品里都有我熟悉又难忘的面孔,枣红的、黑褐的、布满灰尘的、汗流满面的、爬满皱纹的……一张张被岁月刻画的脸,一个个勤劳、朴实、坚韧的平凡人生,还有豁达乐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最深刻的启迪和战胜困难的足够勇气。

  写作和种地一样,都是辛勤的耕耘,也都有发现的喜悦。我在喂牛羊、打扫庭院、田地劳作的间隙,总会抬头看看天空,看看周围的环境,心胸就变得宽阔起来;傍晚时分,看着山头披上金黄色的衣裳,牛羊在泉水边畅快地饮水,又会感到温暖和慰藉。在劳动的时候,在写作看书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自己,心身合一,没有杂念。

  我在写作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希望能将生活给予我的感动传递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善意,更认真更努力地去生活。现如今,乡村生活蒸蒸日上,我和身边的乡亲们盼着更多好政策好项目落到实处,更多有理想的年轻人反哺家乡,大家一起劳动致富,建设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作者为农民作家)  

  

  在劳动影像志中感受时代精神

  刘忠波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每当“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人们耳边常会响起美术片《小猫钓鱼》的这首主题曲。经典歌曲唱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朴素道理,而以影像记录劳动场景、塑造劳动者形象、传扬劳动热情,则是纪录片创作者的不懈追求。

  纪录片是社会现实的镜像,也是时代精神的映射。进入新时代,聚焦劳动者的纪录片不断涌现。这些作品或关注择一事终一生的劳动模范,或描绘青年一代的劳动理想,或表现数字时代的创新创造,在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上新意迭出,塑造了许多带有鲜明时代印记、彰显时代精神的劳动者形象,展现了当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跟随劳动者步伐,纪录片为各行各业留下了真实鲜活、生动翔实的劳动影像志。《守护解放西》中,公安民警在街头巷尾为居民们排忧解难;《厨房里有哲学家》里,中餐主厨明辨火候、体味人生;《码农的异想世界》里,程序员敲出一行行代码,构建着互联网空间;《今天忙啥呢?》和《Hi,新职业》里,手语翻译、实景地图采集员、农业经理人等,反映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随着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的外延也极大拓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围绕各行各业展开的作品,饱含着普通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也通过记录劳动对象和劳动方式的改变,反映着时代的日新月异。

  聚焦大国重器、科技创新,纪录片通过追踪一项项重大成就,定格劳动者昂扬奋进的精神风采。《我们的征途》生动讲述航天设计师的心路历程,从仅有的0.5克研究样本到如今采集到的1731克月壤,背后是探月工程几代中国航天人的坚定信念和艰辛探索;《港珠澳大桥》记录总工程师林鸣坚守项目8年的点点滴滴,在人们欢呼沉管成功入海时,他却安静注视着无边的大海;《智能时代》描绘人工智能研究者开启智能世界的路线图,洋溢着创造热情和创新激情……这些纪录片以卫星摄影、航拍摄影、水下摄影、数字建模等手段,从太空到深海,从细胞到星球,逐一展示科技一线与建设现场,通过陌生又震撼的画面绘就劳动画卷,生动传达新时代建设者的昂扬之气。

  讲述劳动者个体的人生故事,观照他们的情感世界,最是动人心。扎根敦煌60余年的研究者樊锦诗,托起山区女孩梦想的教师张桂梅,带着重托奔赴乡村的扶贫干部黄文秀,驻扎海岛卫生院30多年的医生王桂湘……《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追光者2:奋斗的青春》《我和我的新时代》等一批纪录片,在烟火人间中镌刻劳动者的情感历程,破解他们笃行不怠的心灵密码。这些作品多用第一人称记录人生选择和生活感悟,呈现生命的纵深感。片中劳动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内心充盈着爱与温暖,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他们内心的幸福与自得,质朴与真实,温暖着、感动着、激励着屏幕前的你我。

  传统文化里不仅有劳动场景,更有一代代能工巧匠积淀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正得到新时代劳动者的传承。《掬水月在手》《但是还有书籍》《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等作品将镜头对准文化传承人,展现他们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纯粹又深远的审美追求。镜头里,漆料的涂抹、服装的裁剪、釉料的打磨,内蕴着代代相传的生活观念和祖祖辈辈在长久劳作中发展出来的生活美学。各具特色的传承人故事汇聚在一起,凸显了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日用而活的特点,也激励观众接续展开新的创造。

  纪录片记录美好生活,反映新的时代风貌,展示劳动者的丰富情感,也使那些平凡而厚重的劳动创造被更多人看见。新时代新征程上,纪录片创作者正在用影像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记录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成就、新辉煌。

  (作者为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30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