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8:37:50 来源: sp20241121
近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决议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四个共同倡导”核心要义为主线,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邀请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等纪念该国际日。国际社会对决议通过予以高度评价,普遍称赞这项决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引领全球文明对话的大国担当,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弘扬“四个共同倡导”
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文明倡议中提出“四个共同倡导”,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多处纳入体现“四个共同倡导”精神的表述。
例如,决议回顾了联合国发起的多项文明对话议程,强调这些议程的实施促使国际社会“接纳人类的相互依存性和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这正是对全球文明倡议中“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呼应。决议强调“承认并尊重所有文明的丰富内涵,并在文明之间寻求共同基础”,这与全球文明倡议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高度契合。
决议重申“文明的成就构成人类集体遗产”,从延续人类文明遗产的高度肯定了“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意义。决议强调“所有文明均须颂扬人类的大同与多异,并通过与其他文明的对话丰富与发展自己”,凸显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性。
总的看,这份决议充分反映了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为今后联合国会员国共同推动文明对话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实践路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推进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成功实践。
超越文明隔阂冲突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们对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和平稳定、推动文明进步的渴望更加强烈。与此同时,团结和分裂、合作和对抗两大政策取向的博弈较量日益突出,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个别国家固守冷战思维,热衷于搞集团对抗,企图制造意识形态对抗和文明隔阂。中国始终高举文明对话旗帜,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求同存异,沿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笃力前行。
以文明对话推动文明共存。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那种刻意夸大文明差异,着力划清自己和他人边界,总想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的做法,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坚持文明对话,才能真正尊重各国基于自身文化文明选择的发展道路,为文明和谐共生创造空间,将文明差异转化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是和而不同、和合共生,这早已化作中华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互动的思想源泉。那种预测国际冲突将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世界将呈现文明间集团对抗的论调,不仅与中国的价值理念格格不入,也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中国提出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体现了超越“文明冲突论”的大国胸怀和东方智慧。中国主张文明之间寻求共同基础,以全面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打造命运与共的和平方舟。
引领全球文明对话
中华文明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汲取各种文化文明所长,进一步繁荣发展了自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文明对话合作的倡导者、践行者,坚持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近年来,中国成功推动将春节列入联合国假日,向世界传递和平、和睦、和谐共生等中华文明理念,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作出贡献;中国与联合国文明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携手举办多场文明交流对话会、研讨会,不断推动形成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共识;在区域层面举办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欧文明论坛等,推动不同地区之间文明包容共存;从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的“有凤来仪”艺术展,到以体育促友谊、促包容的成都大运会,再到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中的“青年之声”,中国为文化、体育、青年等不同领域文明对话交流搭建平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充分激发各国公共部门、私营机构、民间社会组织对文明交流的促进作用,让各国人民广泛参与到全球文明交往进程。
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在联合国平台获得一致通过,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文明倡议的深刻认同。国际社会应坚定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创造人类社会多赢共赢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深入人心。
(作者为国际问题观察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6日 13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