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8:42:33 来源: sp20241215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栗翘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备受关注。从动力来源上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绝非仅依靠充电的电动汽车一种车型,朝着更加清洁、低碳方向发展的燃料电池汽车近年来也在加速前进。
近日,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政研”)发布了《“万辆百站”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燃料电池示范车辆已突破1万辆,加氢站超过140座,累计氢气加注量1.6万吨,累计纯氢运行里程2.35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营里程16.4万公里,减碳量达到13万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正逐步进入规模化提速发展新阶段。
示范带动成效显著,产业发展持续向好。2020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以下简称“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通过示范城市群组织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2021年下半年,五部门批复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五个示范城市群,全球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示范,各城市群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建设、车辆推广、氢能供给体系建设、政策制度完善等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报告》称,整体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对产业带动效果十分显著,示范启动以来,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占全国的70%左右。
货车成为主力车型,物流配送场景占比最高。示范政策提出,“要明确合适的应用场景,重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在中远途、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经过两年多的示范,燃料电池各类车型逐步完善,应用场景从公交拓展到了更加多元化的领域。《报告》显示,我国燃料电池货车销量占总销量的65%左右,重卡成为燃料电池主力车型;分季度看,货车销量占比持续走高,2023年二季度以来已基本稳定在80%左右。从应用场景看,示范车辆主要场景集中在物流配送、通勤客运、冷链物流等场景,其中重卡物流应用规模最大。运营效果方面,示范车辆月均行驶里程浮动在2000至3000公里之间,累计纯氢运营里程超过2亿公里,纯氢里程占比达到94%,车辆主要动力来源于氢气。
产业链基本形成,系统成本降低八成以上。构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是示范政策的另一重要内容,经过两年多示范,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示范前大幅提升。整车方面,84%的燃料电池汽车纯氢续驶里程达到300km及以上,97%的燃料电池汽车系统额定功率达到80kW及以上,整车技术指标已大幅优于示范初期设定的技术标准要求。燃料电池系统方面,亿华通、重塑、捷氢等企业配套量已经超过1000台套,87%的系统质量功率密度达到450W/kg以上;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系统成本已降低至2000-2500元/kW,较示范前降低了80%以上。关键零部件方面,电堆、空气压缩机、膜电极、氢气循环系统、双极板等五项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80%;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已初步实现国产化突破。整体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经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加氢价格持续走低,加氢时长在15分钟以内。高效的氢能供给是燃料电池汽车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报告》显示,示范以来城市群累计建设加氢站140余座,其中牵头城市站点较多,90%以上为35MPa加氢站。加氢价格方面,加氢站枪口价多数集中在30元/kg左右;从趋势看,在示范补贴支持下,平均氢气价格已从示范初期的55元/kg左右,降低到32元/kg,降幅超过40%。加氢时间方面,77%的车辆单次加氢时长不超过15分钟。
《报告》称,综合来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启动两年多以来,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从产业培育期,逐渐进入到提速发展期,整车和零部件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车辆可靠性和稳定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优势应用场景更加明确,氢能供给体系初步形成,示范政策提出的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明确合适应用场景、探索有效商业模式、完善政策制度环境等目标已经初步完成。但与此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整体规模仍偏小,参与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要实现商业化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引导和培育,才能让产业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跑出“加速度”。
(责编:王震、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