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湖南新化千年紫鹊界梯田古稻飘香 茶旅文“融”出好光景

发布时间:2024-12-28 06:36:41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网 娄底12月21日电 (记者 傅煜)“这里生态环境独一无二,长年仙雾缠绕,高山良田加山泉好水,尤其是相伴相生的老稻种按照古法精耕细作,哪能不产出独具特色的优质稻米?”致力于原生稻复兴的返乡创业者罗忠林,正带领一帮村民重拾种田主业,让一丘丘原本闲弃荒芜的高山梯田,变成充满生机的良田沃土。

紫鹊界梯田。(资料图)新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罗忠林是湖南娄底新化县水车镇仙石村人。水车镇境内的紫鹊界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让古老的梯田永续利用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当地政府通过整合资源推动“茶旅文”融合发展,让众多如罗忠林一样的人参与到“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中来,紫鹊界千年古梯田正焕发新生机。

  老稻种种出“黄金米”

  黛青色的远山中,一丘丘依山就势堆叠而上的梯田,层次分明,曲折有韵。在云海的隔挡和烘托下,点缀其间的农家小屋、潺潺漫流的清澈溪水与田间辛勤的耕作者一起,构成冬日紫鹊界一框框美妙的画境。

位于紫鹊界核心景区的正龙古村。(资料图)新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紫鹊界梯田地处雪峰山中段,秦汉时就已初步成型,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里8万亩梯田层叠400余级,因独特的气候、植被和地质等构成一个巨大的“隐形水库”,虽无塘无坝,但长年不断的山泉水却能灌溉到每一块田垅,完整的自流灌溉系统堪称奇迹。

  在源源不断的水源润泽下,千百年来,紫鹊界梯田无论世间气候,即使“天下大旱依旧有收”,同时也因地形限制无法机械耕作,原始的手工耕作沿袭至今。随着农业转型升级,耕作成本高昂的缺点逐渐凸显,加上前些年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梯田抛荒问题严重。

  保护梯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关键。新化县为此多方寻找护田“粮”策: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统一管理、修缮恢复、代耕代种,着力突出梯田整修,保护原有风貌。同时通过引导高档水稻种植,发展紫鹊界梯米、贡米等特色产业,提升传统农业价值。

  相传,紫鹊界所产紫香米曾在清朝作为贡米进献朝廷。千年稻作文化留下的老种子,是先人留给当地的宝贵财富。10年前,曾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80后”设计师罗忠林回到家乡,带领合作社成员用老稻种种出的五色稻米,口感香甜、稠而不黏,深得市场青睐。“我们的稻米最低能卖到16元一斤,彩色稻田让村民平均每亩增收1000元。”罗忠林的合作社目前已有35户社员,其中不乏像他一样的返乡者。

  古稻飘香、种出“黄金米”的彩色稻田,让紫鹊界梯田重新焕发魅力。而今,在紫鹊界贡米试种田里,56个老品种或耐旱、抗虫,或高产、口感佳,各显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激励和合作社带动下,村民们又开始扛起锄头重拾老本行。“荒田开垦有奖励,合作社还能享受政府的肥料、种子等补贴,将来我们要扩种到500亩。”罗忠林说。

  “沉浸式”体验新梯田

  如果说世代相传的古法农耕锤炼了紫鹊界梯田的骨,那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则雕饰了它的形。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紫鹊界梯田风景名胜区以其壮丽的梯田景观、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和人文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

春天的紫鹊界梯田水满田畴,如镜如画。(资料图)新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春来水满田畴,如镜如画;夏至佳禾吐翠,青翠欲滴;金秋稻浪翻腾,遍地澄黄;隆冬漫山瑞雪,银装素裹。紫鹊界梯田依山就势而造,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与森林、民居、水系等交错形成四季各异的景观。2000多年来,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在此交融糅合,独特的自然文化风貌,成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秋收时节是紫鹊界的旅游旺季。置身充满希望和诗意的乡野,游客们或走进梯田,与农户一起收割、打谷,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或驻足表演场地,欣赏当地人自编自演的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民族舞蹈,品味非遗文化盛宴。

  今年“十一”黄金周,紫鹊界梯田迎来疫情后首个旅游高峰。月牙山、瑶人冲、八卦冲等观景台游人如织,附近一字排开的农特产摊点上,村民售卖的山货、自制腊肉、风干板鸭等备受追捧。坐落于核心景区的紫鹊瑶寨农家乐一房难求,从早忙到晚的老板罗万友心里乐开了花。“餐饮要忙到晚上10点多,最高日收入达到5万元。”

  邹爱林的农家乐聚客山庄同样尝到了紫鹊界梯田旅游发展带来的甜头。“在暑期旅游旺季,客房一般需提前一两周预定,一天要接待七八十人左右。”这里还不时推出长龙宴、打糍粑、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让许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而今,在着力整修梯田呈现原有风貌的同时,新化县正通过彩色稻观景工程、梯田生态游步道、梅山农耕文化演艺等项目,打造沉浸式梯田体验品牌。“要合理开发农耕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发展富有文化创意含量的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等特色农业,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体验历史悠久的特色文化、农村独有的生活方式。”新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喆表示。

  “茶旅文”融出好光景

  翻过紫鹊界梯田前行几公里,就到了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只见漫山遍野的原生态茶园里,一些茶农正俯身于层叠起伏的茶树间冬培,进行翻耕、施肥、除草等。他们每人每天可以拿到120元左右的工资。

渠江源村漫山遍野的原生态茶园。(资料图)新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湖南红茶的源产地和重要产区,新化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是历史上著名的贡茶产地。地处雪峰山脉深处的渠江源村溪多林茂,气候温和湿润,是新化红茶核心产区。五代时期毛文锡所著《茶谱》中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是当地茶叶品质的生动见证。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吸附能力,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新化将紫鹊界与渠江源等区域联合开发,打造紫鹊界“茶旅文”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以旅兴茶、以茶助旅,助力山区振兴发展。

  在渠江源村拥有3000多亩有机茶园的湖南紫金茶叶公司,而今茶叶已远销至马来西亚、美国等地。随着前来观光、购茶,体验茶旅文化者日益增多,公司负责人罗新亮适时而动在村里建起拥有70间客房的紫金山庄民宿,留住游客的同时,也让更多茶农吃上“旅游饭”。

  “紫鹊界梯田附近是一个景区集群,拥有大小景点十余个。茶文旅融合发展,正多维度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罗新亮介绍,除了种茶收入,村民们流转土地有租金,在茶园务工有薪金,自己制作的农特产品还源源不断销往村里的农家乐。

  以紫鹊界的旅游资源促进红茶产业发展,依托红茶产业衍生的采摘体验、康养小镇、茶园观光等,使当地形成更丰富的旅游业态。今年,紫鹊界茶旅文融合综合产值可望超过15.5亿元,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10.5%。

  在罗新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始回到渠江源,40余家农家乐在当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里让他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有看得到的未来。”罗新亮称。(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