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7:47:30 来源: sp20241221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题: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六
新华社记者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
系统谋划——以科学的顶层设计,规划合理的改革路径;以明晰的统筹部署,引领扎实的改革措施
2024年5月23日,山东济南。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聚焦改革开门问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
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靠某个部门单兵突进行不通,靠几项改革举措零敲碎打更行不通,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间的关联性、系统性。
党中央统揽全局、举旗定向——
我国的改革发展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自上而下形成党领导改革工作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对改革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引领新时代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总目标清晰明确、纲举目张——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重大举措,全部围绕一个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既符合改革进程本身的客观要求,也体现出对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化。这份1978年以来历次三中全会篇幅最长的改革决定,被外媒称为“范围如此之广、内容如此具体及有抱负的改革计划”。
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总目标明确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到2020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科学有序、一目了然。
改革部署系统全面、形成合力——
迈上全新高度,步入全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设计部署改革方略,为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比作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贯通、协同推进;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带来我国发展方式深刻变革;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保证;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以科学的顶层设计,规划合理的改革路径。
在形成改革布局时,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架构上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
在推进改革进程中,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升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以明晰的系统谋划,引领扎实的改革措施。
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加速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蹄疾步稳、一往无前。
整体推进——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发挥改革整体效应
2024年6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下,会议研究通过一批重要改革文件,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到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集中力量解决高质量发展急需、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中央深改组至中央深改委,这样的会议已召开72次。从研究问题到制定方案、从谋划设计到协调推动,全国上下构建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改革责任体系。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关系全局的改革,特别是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要统一行动,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不能滞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会议研究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出“转变和优化职责是关键”“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不仅要把‘块’切好,还要把‘条’理顺”等具体要求。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让海外媒体直呼“力度空前”。
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是我们谋划改革、推动发展的宝贵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牵住“牛鼻子”,就能以重点带动全局。
“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瞄准的是束缚市场活力的条条框框,带来的是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强化整体推进,又需要加强点面结合。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八次会议。会议指出,改革系统集成有的需要从中央层面加大统的力度、集中力量整体推进,有的需要从地方基层率先突破、率先成势,根据实际情况来推动。
海南和宁夏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福建三明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浙江杭州探索建立互联网法院……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议相关改革方案、听取工作汇报,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中央定方案,地方蹚路子。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基层探索,聚合起改革整体推进的磅礴力量。
协同发展——加强各项改革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区域协同、握指成拳——
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
“4小时产业圈”是长三角推进产业协同创新的缩影,而长三角是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写照。
促进人口、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织密织牢区域间生态保护补偿的合作网络;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如今,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凸显。
联动协调、合力攻坚——
杭州富阳区,有着千年造纸历史的秀美之地,一度陷入美丽和发展难两全的困境。
对造纸产业实行整体腾退,以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网络新零售等现代产业代替传统产业,富阳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腾笼换鸟,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由改革合力绘就。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数十项举措相继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举措有效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河(湖)长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环境治理制度落地生效……以协同发力破局开路,美丽中国一步步变为现实。
向协同要动力,以协同聚合力。
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破解教育体系割裂化难题,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
齐心协力,惠及人民——
“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改革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最大程度地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战略思维,是改革成功的经验密码、也是继续前进的制胜之道。
2023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一路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不断书写。
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科学方法论,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我们必将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记者吴晶、胡浩、董瑞丰、张泉、温竞华)
(责编:蒋成柳、岳弘彬)